缩略图

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作者

李玥铮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10

引言

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及持续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重建吞咽反射、改善营养状态并预防并发症。作为康复团队的核心成员,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吞咽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通过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指导、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心理支持,护士在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吞咽功能评估与分级

1.1 临床床旁评估

临床床旁评估是吞咽障碍筛查的初步手段,适用于急性期患者或资源有限的环境。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运动、嗓音变化及进食反应判断风险。洼田饮水试验是常用方法,让患者饮用少量水,观察是否出现呛咳、声音湿润或延迟吞咽,以此分级。此外,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可评估自主吞咽能力,30 秒内完成 3 次为正常。需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咳嗽反射及口腔分泌物管理。床旁评估虽便捷,但主观性强,需结合其他检查提高准确性。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及时禁食并申请进一步仪器评估,避免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

仪器评估提供客观、精准的吞咽功能分析,是诊断的金标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在 X 线下动态观察食团通过口腔、咽部和食管的过程,明确滞留、误吸的部位及时机。纤维内镜吞咽评估通过鼻腔插入内镜,直接观察咽喉结构及分泌物情况,尤其适合清醒配合的患者。两种方法均能明确吞咽障碍的生理机制,如环咽肌失弛缓或喉部闭合不全,并指导个性化康复方案。仪器评估需专业团队操作,但结果可靠,可减少临床误判,尤其对隐性误吸患者至关重要。根据结果,患者被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障碍,对应不同的饮食调整与治疗策略。

2 康复训练干预

2.1 间接训练(基础功能锻炼)

间接训练不涉及实际进食,主要针对吞咽相关肌肉和神经进行激活与强化,适用于重度吞咽障碍或急性期患者。冷刺激训练使用冰棉棒轻触咽弓和软腭,提高咽部敏感度,促进吞咽反射。声带闭合练习通过发长音“啊”或咳嗽训练增强喉部肌肉力量,减少误吸风险。口腔运动训练包括舌肌抗阻运动、鼓腮和唇部闭合练习,改善口腔协调性。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可增强咳嗽能力,帮助清除误吸物。这类训练需每日多次进行,护士需监督动作准确性,并记录患者反应,为后续进食训练奠定基础。

2.2 直接训练(进食功能重建)

直接训练结合食物进行,适用于有一定吞咽能力的患者,目标是恢复安全进食功能。调整食物性状是关键,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糊状、细碎或增稠液体,避免干硬或流质食物。吞咽手法训练包括空吞咽、多次吞咽及用力吞咽,确保食团完全清除。体位代偿如低头吞咽可减少误吸,转头吞咽适用于单侧咽部无力患者。护士需全程观察患者进食过程,注意有无呛咳、呼吸变化或疲劳迹象。训练后检查口腔残留,避免隐性误吸。渐进式增加食物质地和进食量,同时结合言语治疗师指导,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3 并发症预防

3.1 误吸性肺炎的预防

误吸性肺炎是吞咽障碍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由食物、唾液或胃内容物误入气道引发。预防的核心在于严格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高风险患者应暂时禁食,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进食时确保患者处于坐位或床头抬高30-45 度,头部稍前倾,减少误吸风险。喂食后保持体位 30 分钟以上,避免立即平卧。定期检查患者口腔分泌物,及时清理残留食物或痰液。监测体温、呼吸频率及肺部听诊,早期发现肺炎征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鼓励深呼吸和咳嗽训练,增强气道保护能力。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反应,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进食并采取急救措施。

3.2 营养不良与脱水的管理

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引发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及免疫力降低。护士需准确记录患者每日饮食摄入量,包括食物种类、质地及进食量。根据吞咽功能评估结果,调整食物形态,如提供高蛋白糊状食物或增稠饮品,确保营养均衡。对于无法经口进食者,尽早考虑鼻饲或经皮胃造瘘术(PEG)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定期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营养状态。脱水也是常见问题,尤其对于液体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增稠液体、果冻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士需与营养师协作,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热量和水分。

3.3 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及社交退缩。患者可能因进食困难产生挫败感,甚至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护士需耐心倾听患者感受,解释吞咽障碍的康复过程,增强治疗信心。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营造轻松的进食环境,避免催促或批评。对于严重心理困扰者,可联系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同时,帮助患者适应新的进食方式,如使用特殊餐具或调整进食节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定期组织康复小组活动,让患者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通过综合心理支持,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整体康复进程。

3.4 多学科协作与教育

多学科协作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核心模式,需要神经科护士、医生、言语治疗师、营养师和康复治疗师共同参与。护士作为协调者,需确保团队成员定期沟通,整合评估结果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医生负责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言语治疗师主导吞咽功能训练,营养师设计适合患者吞咽能力的饮食方案。护士需向家属详细讲解喂食技巧、食物选择原则及紧急情况处理方法,例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应用。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护理策略,确保康复过程的连续性和科学性。通过团队协作,既能提高护理质量,又能避免因沟通不足导致的治疗延误或疏漏。

3.5 随访与调整

长期随访是确保吞咽功能持续改善的关键环节。护士需建立系统的随访计划,在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和 6 个月进行吞咽功能复评,可采用标准量表或仪器检查。随访内容包括进食状况、营养指标、体重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如逐步从糊状食物过渡到软食或普通饮食。对于恢复不佳的患者,需重新安排言语治疗或考虑进一步医学干预。同时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馈,优化居家护理指导。通过动态监测和及时调整,帮助患者实现吞咽功能的最大程度恢复,提高长期生存质量。随访记录应详细归档,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结束语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化的长期工程,需要护理人员以科学评估为基础,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规范化的康复训练、严密的并发症预防和多学科团队协作,不仅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更能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重获饮食自主权,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谢宝缘 , 李鑫海 . 神经科护士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认知现状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29(30):112-115.

[2] 杜伟朋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D]. 青岛大学 ,2022.

[3] 左红梅 , 薛文星 , 段爱旭 , 等 . 神经科护士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信行现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19(02):163-169.

[4] 韩艳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