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吴倩倩

剑河县反皓小学 556400

引言: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系统梳理,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所以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难以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思维导图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阅读内容,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有趣的图形和线条,比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展示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配上相应的图片和关键词,这种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二)提升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课文的内容逐渐复杂,学生对一些长篇幅、深层次的文本理解存在困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以《普罗米修斯》为例,课文内容围绕普罗米修斯“盗”火、受罚、获救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关键人物的行为和品质作为分支进行梳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应用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归纳信息,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将关键信息以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这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要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联想到其他仿生学的例子,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案例

(一)预习阶段:引导自主绘制,初步感知文本

在预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尝试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如主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将这些信息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在绘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不同的颜色、图形和线条来表示不同的信息,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形象,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预习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先通读课文了解到文章主要围绕爬山虎的脚展开,于是将“爬山虎的脚”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接着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往上爬等关键信息作为分支进行补充,有的学生用绿色的线条表示爬山虎的藤蔓,用棕色的图形表示脚,形象地展示了爬山虎的形态,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课堂讲解:结合思维导图,深入理解文本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先展示学生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教师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框架详细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预习绘制的思维导图,有的学生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简单地分为“开天辟地”和“顶天立地”两个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划分是否合理并补充了“化身万物”这一重要环节,接着教师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蓝本详细讲解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如“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等语句所描绘的场景,以及盘古在开天辟地过程中的伟大精神,通过结合思维导图讲解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魅力。

(三)课后复习:完善思维导图,巩固知识体系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上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笔记和自己的理解添加一些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遗漏的重要信息,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细化和深化,鼓励学生将不同课文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和联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或组织小组交流活动检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完善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学习完《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这两篇神话故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完善这两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完善思维导图过程中补充了精卫填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女娲补天的具体步骤和伟大意义等细节,在对比分析时学生发现这两篇神话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四)拓展阅读:运用思维导图,拓展阅读视野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拓展阅读中,在推荐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后让学生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先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确定思维导图的主干和分支,将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学习了《古诗三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雪梅》)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山水、哲理的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等,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有的学生以古诗的主题为主干,将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和蕴含哲理的诗句分别作为分支;有的学生以诗人的情感为主干,分析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结论:

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和拓展阅读等不同教学环节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结合思维导图深入讲解、完善思维导图巩固知识、运用思维导图拓展阅读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毛毛 .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山西大学 ,2023.

[2] 杨洁红 , 蒋春苑 .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J]. 中外交流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