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中的应用研究
王碧霞
冕宁县第二中学校 615600
引言 : 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生物知识抽象、枯燥,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本文将详细阐述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挖掘生活实例,融入教材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实例,将其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伤口愈合的现象,伤口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复原,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入细胞分裂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新细胞的出现帮助伤口愈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那些因为损伤而“去世”的细胞去哪了,将抽象的细胞分裂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伤口愈合现象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一天的饮食,看看是否符合合理营养的要求,让学生列举自己早餐、午餐和晚餐吃的食物,然后根据教材中关于各类营养物质的知识,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均衡。
(二)结合社会热点,拓展教学内容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热点问题,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先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利弊,让学生思考基因编辑技术如果被滥用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伦理道德问题、生物安全问题等,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如“传染病及其预防”,结合新冠疫情这一社会热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疫情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在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分析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案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发现自家花园里的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而到了傍晚,植物的生长速度似乎变慢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思考为什么植物在白天生长得比较快,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白天光照充足,植物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的有机物,从而促进生长,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在学习“动物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动物行为的案例,如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二)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亲身体验知识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物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在教授“人体的呼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肺活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装置,然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记录数据,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肺活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同时还能分析影响肺活量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运动习惯等,在学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水分、光照等,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美食之旅”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美食图片,如汉堡、披萨、水果沙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吃了这些美食后,它们在人体内会经历怎样的旅程呢?”从而引出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在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时教师可以结合美食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厨房探险”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厨房,厨房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有些食物已经变质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质呢?变质的食物上可能有什么呢?”从而引出细菌和真菌的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情境
多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展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动画中可以展示植物在光照下,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意义,在学习“动物的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动物运动的视频,如猎豹奔跑、鸟儿飞翔、鱼儿游泳等,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如骨骼、肌肉、关节等,以及运动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学生能够更生动地了解动物的运动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以及教学情境生活化等策略,能够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实用的生物学习体验,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君 .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1(5):1.
[2] 曾祥胜 . 如何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J]. 中外交流 , 2016,000(026):84.
[3] 冷宝星 .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 ), 2022(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