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润心教育的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作者

钟文婷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516100

引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而阅读润心教育这种新式教学模式正在变成达成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阅读润心教育重视在阅读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心灵成长,依靠精心挑选的文本,深入的解读以及多种互动形式,促使学生融入到文本世界当中去,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智慧,进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 阅读润心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阅读润心教育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跳出“文本解读与知识传授”这一表层目的,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心灵滋养、人格塑造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以文本为载体,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温度、精神内核、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浸润式阅读中获得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提升。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润心教育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更能满足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的精神需求,为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提供情感与思想上的支持。

2 阅读润心教育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维度探索

2.1 强化语言建构,培育表达本源

阅读润心教育以“情感共鸣”为纽带,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文本有情感的张力时,就会更积极地去探究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用到修辞的运用,体会语言是如何准确传达思想情感的,这种以情感为纽带的语言学习,能够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的束缚,真正掌握语言的生命力,在表达中融入真情实感,从而做到语言建构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2.2 激发思维发展,培养思辨意识

优秀文本里包含的多元思想和辩证观点,是阅读润心教育激发学生思维的要点,引领学生梳理文本的逻辑线索,剖析作者的论证思路,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可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文本里的感情碰撞和价值选择,会促使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展开思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成熟。

3 高中语文阅读润心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3.1 文本深挖与内核提炼润心研究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的精神内核,以此为润心教育的实施找到精准而恰当的切入点。以人教版必修上册中的经典篇目《沁园春・长沙》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词中的意象构建和格律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更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充满豪迈气概的语句,深入体会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所展现出的远大志向和强烈的家国担当精神。通过这样一种教学引导,教师可以提炼出“青春报国”这样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润心内核,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所传递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

3.2 情境互动创设与情感共鸣激发研究

教师通过精心营造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景,就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步入一种浸润式的学习状况当中,进而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就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选篇“林黛玉进贾府”这个经典章节的教学过程来讲,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诸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之类的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们赋予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身临其境地体会文本中的情节及人物心理。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林黛玉那敏感又细腻的内心世界,也能深切体会到贾府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人性、社会等多个维度出发进行思考分析,在情感共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文学学习中收获更多。

3.3 拓展阅读以深化心灵滋养

把教材文本当作学习和探索的起点,进而扩展到与此相关联的大量阅读资源,用心塑造起一个“课内学习和课外拓展相结合”的润心阅读体系,具体来讲,在完成了人教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费孝通的学术著作,比如《江村经济》,并且推荐一些有关乡土题材的优秀散文作品,通过这样的延伸阅读,促使学生展开深入的比较研究,去探究传统乡土文化所蕴藏的丰厚内涵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独具特色的价值,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写下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这样就能在拓宽阅读范围的同时,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而且也能有效地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水平,做到知识的内化与素养的提升相融合。

3.4 优化评价导向,聚焦素养生成

要想把曾经那种仅仅依靠单一种类的知识评价形式给摒弃掉,我们就得积极塑造起更为完备又平衡的多维评价框架,既要顾及学生的语言技能状况,也不能忽略他们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这两大方面。就针对人教版必修下册《离骚》这首古典诗词的教学评价操作来说,我们除了像以往那样检查学生们关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记忆程度外,更要在此之上运用更新颖的评价办法,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一些“诗歌鉴赏小论文”,并且进行“有情感的朗读朗诵”等等这样一些活动形式,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清楚学生们对于屈原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到底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他们在审美抒发这方面又有着怎样真实的水准。而且,我们还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内在成长,尽量借助这样全方位的评价方法,保证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能够切实做到,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润心教育的开展,为培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找到了新的路径。教师通过立足于文本的深挖掘,创设的情境互动能交流,拓宽阅读延伸来润心,优化评价的导向等,不但有效促进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的“情”、“理”共鸣和浸润中实现“润心”,塑造学生人格,不仅在语言建构方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而且在学生的思维发展方面更加具有灵动性,培育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提升,润心阅读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阅读润心教育为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霞 .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转型思考[J]. 嘉应文学 ,2024(12):167-169.

[2] 黄芸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J]. 华夏教师 ,2024(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