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的要点探究

作者

陈伟

浙江恒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 313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工程项目数量、规模逐步提升。在该背景下,建筑工程造价作为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资源配置水平,因此需要充分保证合理性、准确性。但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体量大,建设内容复杂,涉及专业领域众多,加上市场环境持续变化,造价审核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实际,对造价审核过程的常见问题和控制要点进行进一步探究。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工程量计算误差与计量方法选择问题

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工程量,这是工程造价管理乃至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设计图纸表达不清、现场条件复杂、施工方案调整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计算误差。另外,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否则会影响审核结果的准确性[1]。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计量规范、标准方面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工程量在项目不同阶段或由不同人员计算时产生出入。比如,采用图纸计量和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计量的两个部分之间个人缺乏有效衔接,很容易导致工程量偏差。另外,部分从业人员对相关技术规范理解不深,或经验不足,没有识别特殊构造节点、非标准部位,将进一步影响工程量核算准确性。

(二)变更签证管理不规范导致造价风险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或者因现场条件变化、业主需求调整发生签证变更。在变更过程如果缺少规范化管理,将直接导致造价失控风险。具体来讲,部分项目变更签证流程方面存在随意审批、资料归档不及时等现象,导致无法有效追溯相关变更事项。另外,现场管理和造价审核部门信息传递不畅,导致实际发生的变更内容没有全面反映到造价文件中。另外,项目各参与方对变更范围、费用认定标准理解不一,很容易引发争议。而且部分情况下,施工单位可利用管理漏洞虚报变更工程量,业主方因缺乏依据很难甄别。相关问题积累到竣工结算阶段,将大幅增加审核难度,影响资金拨付进度与项目整体收益[2]。

(三)定额套用与项目实际情况的偏差

定额是建筑工程造价编制与审核的重要依据,针对定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套用可反映项目真实成本。但在实际工程中,定额条款较难完全覆盖所有新工艺、新材料、特殊作业环境。比如,针对部分新型结构体系、复杂节点处理方式,没有在现行定额中找到对应子目,导致审核人员只能参照类似定额进行类比套用。如此“以偏概全”的处理方式容易造成成本高估或低估。另外,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在不同区域选用同一项定额时会产生较大偏差。如果对市场信息和项目实际情况调研不足,单纯依赖定额数据进行审核,很难真实反映项目造价水平。

二、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的要点

某大型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3.8 亿元,总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多栋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配套公建。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基坑支护和地下结构施工对工程量核算提出更高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多次调整地下空间布局与公区功能分区,施工现场频繁发生变更签证,涉及土方开挖、基础加固、新增管线布置等多个专业。造价审核阶段,针对新材料应用、特殊工艺节点处理及定额条款适用,各参与方对费用认定和工程量计算标准存在一定分歧。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单位造价审核优化策略及要点如下:

(一)严密把控工程量计算与科学选择计量方法

在该大型住宅小区等房屋建筑工程中,考虑到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基坑支护、地下室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等分项的工程量核算非常关键。首先,该项目单位充分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集成设计图纸、结构模型、现场施工数据,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核查各分项工程量。针对基坑开挖和土方回填等易受地质条件影响的项目环节,结合激光测量、无人机航测等测绘手段,获取精准数据,结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统一计量口径,充分保证项目各建设阶段核算一致性[3]。工程量计算贯穿项目全周期,其中,前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初步测算,中期结合现场变更和施工日志动态调整,在竣工阶段,以竣工图和实测数据为最终依据。特别针对该项目的地下结构、管线预埋等隐蔽部位,组织多方参与实测复核,保证计量结果客观、公正。建立完善的原始资料归档制度,结合多重校核机制,规避因计算误差、计量方法不当引起的问题。

(二)规范变更签证管理与风险防控

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设计优化、功能调整、现场突发状况等因素会影响项目进度,并涉及大量变更签证。该项目针对项目变更管理,建立健全变更审批流程,要求所有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实行分级审核,做好动态备案,每一项变更均附有详细技术资料、现场影像,建立完整的费用测算档案。比如,在地下车库新增排水管线、住宅楼局部结构加固方面,由设计单位出具书面说明,经监理、业主审核确认后允许实施,同时同步编制费用变更清单。

(三)合理套用定额,结合项目实际动态调整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考虑到新型结构体系、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应用,现行定额较难完全覆盖所有实际情况。该项目针对地下室防水层施工、新型保温系统安装、高强度钢筋应用等特殊分项,对比分析定额条款,针对无法直接适用的情况,及时编制补充定额。同时,关注地区材料价格和人工费随市场波动的变化,参考当期造价信息,对主要材料、机械台班、人工工日等参数,进行动态修正 [4]。如表 1 所示,该项目单位横向对比标准定额、补充定额、市场询价、实际结算数据,可以发现标准定额与市场实际单价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审核过程中,根据项目实际发生情况合理选取和调整基准参数,针对特殊工序增加调整系数,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建设成本。如此动态化、精细化的定额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因机械套用定额导致的造价失真,提高审核工作的专业性、可靠性[5]

表1:相关结算数据横向对比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实践中,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正持续重塑行业的专业边界,要求造价相关从业者持续更新理念、升级方法。面对当下体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项目,要坚持以严谨的技术态度,科学的方法体系,结合开放的协作精神,推动造价审核工作迈向精细化、智能化新阶段。造价审核工作要充分把控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充分发挥造价管理价值,提升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清洪 . 探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管理的有效措施[C]//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2.

[2] 章小芳 . 基于动态管理的住宅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研究[J]. 建筑与装饰 ,2025(6):67-69.

[3] 冯孝杰 .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结算审核难题破解策略[C]//2025 工程技术与材料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