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张泽旭
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民族中心小学 444304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任,更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在跨学科教学中,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语文学习与农村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弥补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探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中关于自然景物描写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田野、山林等,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自然,主动将语文课本中描写自然的词汇、语句与实际观察到的景象建立联系,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二)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在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被置于首位。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农村生活实际,设计贴合学生兴趣的项目主题,如 “ 家乡的传统习俗”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比如在研究家乡春节习俗时,学生可以自主决定是研究春节期间的饮食文化、民俗活动,还是传统装饰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合作与交流:农村小学生由于学习资源有限,合作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常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例如在 “ 家乡的农作物” 项目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实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有的查阅资料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历史和营养价值,有的负责采访农民了解种植经验。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见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
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农村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选择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比如统编版教材中有关于传统节日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 “ 家乡的传统节日” 项目。让学生研究家乡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的独特习俗,像春节时农村家家户户制作的特色美食、中秋时的赏月和祭月仪式等。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既能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又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如查阅资料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撰写研究报告时锻炼写作能力。
考虑学生兴趣与能力: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感兴趣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 可爱的小动物在农村” 项目,农村常见的鸡、鸭、鹅、牛、羊等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既能培养观察力,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 “ 农村的历史变迁” 这样具有一定深度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史志等方式,了解农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利用农村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在学习描写植物的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果园等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在 “ 农村的传统手工艺” 项目中,学生可以实地参观农村的手工作坊,如竹编、剪纸、刺绣等,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学生能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丰富的素材,为语文学习提供真实的体验,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和交流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如制作手抄报、撰写研究报告、编排短剧等。例如在 “ 家乡的传说故事” 项目中,学生将收集到的传说故事进行整理改编,编排成短剧在班级内表演。通过展示汇报,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从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和方法,拓宽视野。
(三)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等资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如通过在线图书馆、教育网站等查阅资料,借阅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如在查阅资料时,教导学生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在进行采访时,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采访问题和采访技巧;在撰写报告时,教授学生报告的结构和写作规范等。例如在 “ 农村的环境问题” 项目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
四、结束语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结合农村生活实际选择项目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能够有效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源不足、学生基础差异等挑战,但只要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就一定能够让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农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农村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策略,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五、参考文献
[1] 陈冲。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创新论坛,2024(05):45 - 47.
[2] 刘文梅。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 [J]. 小学教育研究,2024(12):33 - 35.
[3] 孙树琴。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教学中的实践 [J].基础教育论坛,2023(09):22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