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重症监护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与优化
高梓萌
大连医科大学 116044
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远程重症监护(RICU)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增加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上显示出了极大的潜能。基层医疗机构所面临医疗资源短缺与技术瓶颈使远程重症监护成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远程监控及远程医疗专家的支持可以使重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获得更加及时的治疗。但目前基层推广这一技术还面临着技术设备不完善,人员培训欠缺,资金投入不到位等诸多挑战。所以,对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重症监护进行优化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对医疗资源公平性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研究目的是探索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重症监护的推广和优化路径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
一、远程重症监护的特点
(一)技术优势与应用范围
远程重症监护(RICU)通过先进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和通信技术,实时收集患者的生理数据,传输至远程专家中心进行分析和诊断 [1]。这种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高效、及时的医疗干预,尤其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通过远程监控,医疗专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急性疾病和突发状况,RICU 提供了迅速响应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2]。远程重症监护技术能够降低基层医疗机构对高水平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的依赖,缓解了资源紧张的问题。尤其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专家的远程支持弥补了医护人员不足的缺陷,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ICU的应用范围涵盖了急性呼吸衰竭、心脏骤停、重症感染等多个重症领域。通过对患者状况的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二)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应性与需求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通常面临设备老化、技术人员短缺和资金有限等困境,远程重症监护技术的引入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提升其诊疗能力 [3]。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所处位置偏僻或者资源匮乏,通常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水平专家资源等,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做到即时诊疗、依靠外部支持的医疗设备。远程重症监护能部分地解决这一难题,使得基层医院能及时得到远程专家的大力支持,保障重症患者早期接受必要的诊断和治疗,继而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从适应性上看,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慢,给RICU 技术布署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始逐步配备适用于远程监控的基础设施,如无线监测仪器和数据传输系统。在远程医疗技术日益发展,费用逐步下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有条件接受并运用这一技术。
二、远程重症监护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设备与资源的缺乏
远程重症监护技术虽然有着显著优势,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在实践中却面临技术设备与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很多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设备陈旧,不能适应远程监控系统对高精度传感器及数据传输设备要求。对一些偏远地区医疗机构而言,由于高端监控设备购置费用昂贵、经费不足等原因使这些医院很难配置合适的硬件设施而限制了其在 RICU 中的普遍应用。数据存储与传输技术要求同样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挑战。远程监控要求网络环境稳定、数据存储系统容量大,这种情况在某些网络基础设施较弱或者带宽受限的区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设备与网络的不稳定性不仅会影响监控效果而且会造成病人数据传输延迟或者丢失,从而影响诊疗决策及时准确。
(二)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使用障碍
远程重症监护技术能否顺利实施,既有赖于先进设备及网络支持,也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及操作能力。但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技术培训不到位。很多医护人员对于远程重症监护设备操作比较陌生,且缺少必要技能培训,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效果及病人监护质量。在远程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设备与软件也在不断地引进,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但基层医院培训资源比较缺乏,很多医院不能对医护人员进行连续技术培训与专业支持。甚至有的医院能组织训练,但常常因时间、资金等条件所限、训练内容不系统、训练频率不高,造成医护人员实际操作上的失误或遗漏而影响病人治疗效果。
三、远程重症监护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支持
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重症监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赖于技术基础设施支撑。针对设备老化、技术资源不足等问题,基层医疗机构需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硬件及网络设施水平。一是政府及有关机构要加大基层医疗系统经费扶持力度,促进医疗设备现代化发展。在经费支持下,基层医院可购置满足远程重症监护要求的高端监测设备,传感器及实时数据传输系统等,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数据准确。远程医疗需要的网络环境同样应该引起关注。偏远地区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网络覆盖不充分或者带宽受限,不能支撑海量数据实时传输。在此背景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网络条件并提供更加稳定和高速率的网络连接是解决远程监控不理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开展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与支持体系
技术设备投入是关键,但是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重症监护技术是否能得到有效应用最终还是要依靠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为弥补基层医护人员对于远程重症监护技术把握不全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支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训练内容要包括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和急救技能,以协助医护人员熟练应用远程监控系统,保证技术能在临床工作上得以成功实施。为增强培训效果,在传统面对面教学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还可以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通过在线课程、视频指导等方式,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了解到有关技术,从而避免了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培训要注意循序渐进,并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际逐步提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四、结论
远程重症监护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然而,技术设备和人员培训的不足仍然是普及过程中的主要障碍。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强化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远程重症监护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晶,欧阳炜昊,薛海.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系统应用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3(01):43-46.
[2]肖力 , 张中阳 . 互联网医院孕产妇远程监护的实践应用与思考 [J].中国信息化 ,2022,(02):80-81.
[3] 王晋丽 , 陈韵岱 , 郜玲 , 等 .12 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在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远程早期事件监测中的应用 [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30(05):305-30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