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策略与实践探索

作者

漆道礼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610000

引言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战略推进背景下,老旧城区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却因市政公用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老化严重,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雨污混流导致的水体污染、管网承载能力不足引发的供水供气不稳定等问题,也亟待通过系统性改造予以解决。

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策略与实践探索

一、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现状分析

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老旧城区的市政公用管网系统担负着城市运行的重要服务功能,由于建管时代的技术水平和规划理念等原因,管网设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和城市功能需求提高,老旧管网已不具备现代城市功能运行需求。在建成年限达到 30 余年的部分老旧城区,管道管径普遍偏小,供水水量水压不能满足高层住户的用水要求,排水管网过水能力低,在每次遭遇降雨时就会发生积水内涝,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管网材质老化问题突出,早期铺设的铸铁管、水泥管受长期腐蚀与水流冲刷,管壁变薄、接口松动,渗漏现象频发。燃气管道保温层破损严重,热量损耗加剧。排水管网检查井井盖缺失、管道错位,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埋下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引发行人坠落、污水外溢等事故,亟需系统性改造与升级。

二、老旧城区市政管网现存问题与风险分析

2.1 管网设施现状调研

经现场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可知,老城区的市政管线状况普遍较差,大部分的管线受水压、地下水的长期渗透侵蚀,给水管管壁内侧杂质及水管壁腐蚀层较多,不仅造成水质污染,同时也降低了供水的品质和效率;污水井错位、管段脱离、管网与管线之间接触不良情况较多,尤其是个别排水检查井井盖损坏,存在交通事故的隐患。市政管网的标识缺失或者标识不清的情况较为多见,使得施工作业人员在进行管道检测与维修、改造工作时,无法辨别管道走向及埋深情况,很容易出现挖错、挖破以及误伤等事故,严重耽误了工期,存在安全隐患。

2.2 系统性风险诊断

城市建成区管网年久失修、腐蚀老化造成的市政管网风险具有系统性:在事故方面,市政管网(尤其是燃气管道)泄漏等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等恶性事故,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水管网淤堵、坍塌造成的内涝积水不仅打乱城市管理节奏,造成道路瘫痪,而且还存在触电等次生风险。从社会风险角度而言,管网安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满意度下降,停水、停气以及道路开挖施工等给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严重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2.3 改造核心矛盾

存量街区市政管线综合整治存在诸多冲突与问题。投融资与整治效果的冲突。管网整治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所需资金较大,但是由于存量街区整治收益有限,完全依赖财政资金进行投入成本高,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保障;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低下,导致资金严重不足。存量街区道路狭窄、高楼林立,地下管网复杂,施工难度大,如何兼顾管网改造进度的同时,避免对交通、周边群众生活影响,施工组织极为困难。存量街区各类管线产权责任主体混乱,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等管网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各个单位之间互相沟通协调难,导致管网整治难以统一。存量街区管网整治缺乏相应的方法及设计标准,不同区域、不同管网在改造过程中需求不同,这将导致整治过程更加繁杂。

三、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策略

3.1 前期调研与评估策略

前期的调查和评估是对管网实施改造的前提。一是要完善管网信息采集制度,采取物探测、测绘等方式对现有的管网走向、埋深、材质、管径等基础资料进行核查,绘制现状管网图,并基于此展开需求评估,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及人口分布、功能划分等确定未来管网的负荷量,拟定管网的差异性改造目标和改造层次。针对人员密集、商圈聚集区域,优先实施供水、排水管网的改造;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要第一时间完成更新。

3.2 规划设计优化策略

优化管网设计。在设计环节,按照系统规划、超前谋划的原则,在空间设计上摒弃条块分割、部门、专业孤立等现象,将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等进行统一规划,协同设计,尽可能实现实用多网合一;在道路改造时同步敷设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各类管网,杜绝重复开挖,在新开发区域预留足够地下空间,给后续管网扩容升级、挖潜留足空间。注重管网设计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推行智能化管网设计,即在管网设计中嵌入各种探测器、监测器,达到对管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预警等功能,建立智慧管网;推行绿色管网设计,即在给水管网及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上,充分引入和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在管网设计中增加雨水调蓄设施等,提高城市内部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3.3 技术应用创新策略

加强技术创新。在施工技术上推广非开挖修复技术,比如内衬修复、喷涂修复等技术,减少道路、建筑破坏,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对于局部破损严重的管道实施点状原位固化技术进行精准修复,对于需要更换的管材采用定向钻、顶管等非开挖铺设技术,避免大面积开挖施工。在监测技术上运用物联网、大数据、GIS 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管网监测平台。通过实时对管网的压力、流量、水质等相关数据采集,进行分析处理,对管网故障进行快速定位预警等。

3.4 管理与实施保障策略

管网改造的良好实施保障和管理是改造有序推进的良好基础。组织管理上,建立管网改造领导小组,由政府、水务、燃气、热力部门及管网改造企业等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做到统筹谋划统一实施改造;资金保障上,多元化、立体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投融资手段。同时,除了财政资金,加大社会资本参与力度,采取 PPP 模式、专项债券等方式吸引企业进行管网改造运营,建立管网改造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专项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建立规范的施工组织方案,做好施工时间、顺序安排,尽量降低施工对交通运输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控制管网材料的质量标准、管网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保证改造工程质量;宣传动员居民,提高群众对管网改造理解与支持度,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

结语

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城市安全运行与居民生活福祉。通过科学的前期调研评估、优化规划设计、创新技术应用与完善管理保障,能够有效解决老旧管网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在未来的城市更新进程中,需持续探索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管网改造模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易俊竹 . 老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的难点与对策 [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重庆建筑编辑部 , 重庆市建筑协会 .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 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5:1551-1553.

[2] 陶锐 , 刘伟 . 城市老旧城区更新改造的城乡规划实践路径 [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 浙江地标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25:841-843.

[3] 董洁 , 何永平 , 耿婷婷 . 刍议老旧城区市政设施短板和更新建设 [J].中国住宅设施 ,2024,(S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