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新材料应用与性能研究
黄敏
511124198604052113
一、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脉络,承载着城市交通的重任。传统的道路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易磨损、抗滑性能下降、耐久性不足等,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和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同时,道路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新材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够显著提升道路的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并且在环保、节能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政道路工程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2.1 力学性能
2.1.1 强度
道路材料需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在交通流量日益增大、车辆载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材料强度不足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例如,在城市主干道上,重型货车频繁通行,若路面材料强度不够,短时间内路面就会出现明显的损坏,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
2.1.2 刚度
合适的刚度可保证道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若材料刚度不足,路面会产生较大的弯沉,不仅影响行车舒适性,长期下去还会加速路面结构的破坏。以柔性路面为例,沥青混合料的刚度对路面的变形有重要影响,合理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和性能,可有效提高路面的刚度。
2.2 耐久性
2.2.1 抗老化性能
道路材料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阳光、雨水、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老化。具备良好抗老化性能的材料,能够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作用下,保持其物理力学性能的稳定。例如,沥青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容易老化变脆,通过添加抗老化剂等手段,可以提高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2.2.2 抗水损害性能
水是影响道路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雨水的渗透会使路面材料的强度降低,导致路面出现剥落、坑槽等病害。因此,道路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水损害性能,能够有效抵抗水分的侵蚀。如在沥青路面中,采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抗剥落剂,可以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增强路面的抗水损害能力。
2.2.3 抗冻融性能
在寒冷地区,道路材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冻融性能。冻融循环会使材料内部产生膨胀应力,导致材料结构破坏。具有优异抗冻融性能的材料,能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完整性和力学性能。例如,在混凝土路面中,通过添加引气剂等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2.3 功能性
2.3.1 抗滑性能
道路的抗滑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尤其是在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良好的抗滑性能能够保证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采用具有粗糙表面纹理的集料、添加抗滑剂等措施,可以提高路面材料的抗滑性能。
2.3.2 降噪性能
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道路的降噪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具有降噪功能的道路材料能够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例如,多孔沥青路面通过其内部的孔隙结构,能够吸收和消散部分噪声能量,起到降噪的效果。
2.3.3 排水性能
良好的排水性能可以迅速排除路面积水,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水漂现象,提高行车安全性。排水性路面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能够使雨水快速下渗并排出路面结构。如排水性沥青路面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等,在城市道路排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新材料应用实例
3.1 新型沥青材料
3.1.1 高黏高弹沥青
高黏高弹沥青是一种通过特殊改性工艺制备的沥青材料。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弹性恢复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高黏高弹沥青路面表现出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例如,在某城
市的快速路建设中,采用高黏高弹沥青铺设路面,经过多年的使用,路面车辙深度明显小于采用普通沥青的路段,且很少出现裂缝等病害,大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3.1.2 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是将废旧橡胶粉掺入沥青中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具有优异的性能。橡胶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降噪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如在一些城市的主干道和学校、医院周边道路,采用橡胶沥青铺设路面,既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又降低了车辆行驶噪声,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
3.2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3.2.1 纤维增强混凝土
纤维增强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和韧性。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纤维增强混凝土常用于路面基层和桥面铺装。例如,在某桥梁的桥面铺装工程中,采用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有效减少了桥面裂缝的产生,提高了桥面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3.2.2 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自行填充模板空间,无需振捣。这一特点使得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减少噪音污染,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在一些复杂结构的道路工程,如地下通道、隧道等部位的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得到了广泛应用。
3.3 新型路面基层材料
3.3.1 泡沫沥青稳定碎石
泡沫沥青稳定碎石是一种将泡沫沥青与碎石、水泥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基层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条件。在一些旧路改造工程中,采用泡沫沥青稳定碎石作为基层,能够有效利用旧路面材料,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
3.3.2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是将旧路面的废弃集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后,与水泥等结合料混合形成的基层材料。这种材料既实现了废旧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又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四、新材料应用的经济效益
新材料的应用虽然在初期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材料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能够显著降低道路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例如,采用高黏高弹沥青等高性能材料铺设的路面,由于其良好的耐久性,减少了路面维修和翻修的次数,降低了维护费用。同时,新型路面基层材料和环保型路面材料的应用,实现了废旧材料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本文对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新材料应用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市政道路工程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功能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新型沥青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新型路面基层材料和环保型路面材料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道路的性能。通过性能对比分析可知,新材料在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功能性等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郡秋. 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抗震加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案例分析[C]//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3.
[2] 乔佳 .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关键技术应用探讨 [C]//2025 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 . 2025:1-3.
[3] 谭建军 , 邓松 , 龚明辉 , 等 . 半柔性路面在市政道路车辙处治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市政工程 ,2021(3):102-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