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训练对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的提升策略
方炎辉
浙江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运动员抗压能力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陈川棋在《射击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抗压能力的关系研究》中以杭州射击中心射击队为例,深入探讨射击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抗压能力之间的关系,指出抗压能力对射击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为射击等需要高度心理稳定性的运动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强调心理训练在提升运动员抗压能力方面的重要性[1]。孙杉在《第十四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女子枪剑全能 C 级难度分析研究》中,虽然主要关注的是武术套路的技术难度,但其中也涉及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调适和抗压能力,暗示心理因素在武术等技能类项目中的作用 [2]。曹想等人在《从心理认知角度对太极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及心路历程的研究》中从心理认知角度出发,对太极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态及心路历程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运动员心理抗压能力的理论体系[3]。
国外方面,Abokyi 等人的研究显示了最大增量运动对运动员眼部光应激恢复时间和眼内压的影响,间接反映运动对运动员身体和心理抗压能力的积极作用 [4]。Pentikinen 等人的研究则关注年轻运动员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为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抗压能力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5]。Wu Q 的研究则尝试用改进的层次 K-means 算法分析场地运动员的压力来源,为运动员抗压能力的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6]。
1.2 研究目的
射击步枪运动是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面临的压力、挑战非常明显,心理韧性即个体在面对困境、压力、挫折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恢复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对于射击步枪运动员而言至关重要。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制定心理韧性训练方案提高射击步枪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的抗压能力,分析心理韧性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制定有效的训练策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
1.3 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而言,本研究能丰富射击步枪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心理韧性训练在射击步枪运动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从实践层面而言,本研究能为射击步枪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的表现,为国家射击步枪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其他竞技项目的心理训练提供借鉴,促使竞技体育心理学的整体发展。同时,国内外研究局限于运动员抗压能力的提升,缺少对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方面的探讨,而本文主要分析心理韧性训练对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的提升,能弥补学术研究的空白,为促使运动员抗压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2 分析讨论
2.1 研究对象
为全面研究心理韧性训练对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的影响,本文主要选取50 名射击步枪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25 名,实验组采用心理韧性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训练法。
2.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按照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的情况,完善日常训练的工作模式,改善运动员的基本技能,同时联合常规的心理调节方式,指导运动员科学进行心理调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实验组采用心理韧性训练法:心理训练人员需与运动员共同设定短期长期的目标,目标应具有挑战性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 开展心理测试工作指导运动员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明确是否存在情绪调节、注意力集中、压力应对等问题,引导运动员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使用正面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自我批评,增强其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且需指导运动员掌握深呼吸、冥想技巧,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快速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利用角色扮演形式使运动员学会识别情绪适当表达,避免情绪积压导致的心理崩溃,指导运动员采用时间管理、任务分解、积极应对挑战等方式提高其在高压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且需引导运动员识别改变过度概括、灾难化思维等消极的思维模式,培养积极、理性的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思维灵活性,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同时创造与真实比赛相似的环境,使运动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增加比赛经验,定期参加国内外比赛和交流活动,使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检验提升抗压能力。此期间需营造积极向上、互相支持的团队氛围,使运动员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要求运动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扩大社交圈增强社会支持感,按照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韧性训练计划,提升训练的有效性,对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进行评估反馈,基于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促使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整合心理学、体育学、医学等多学科资源,为运动员提供心理韧性训练支持,改善训练效果。
2.3 研究结果
经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训练,采用 PRS 心理韧性评价量表进行评估,主要是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识、人际协助,每项总分 5 分,分数越高证明心理韧性越强。经过相应的评价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评分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韧性评分

2.4 讨论
目前竞技体育领域射击步枪运动具有高度的精确性与心理挑战特点,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需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应对各种压力挑战,而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境、压力、挫折和挑战期间能迅速恢复并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对于射击步枪运动员而言是提升重大赛事抗压能力、实现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上文主要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形式,分析心理韧性训练对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的影响,实验组目标专注( 3.44±0.45 )分、情绪控制( 3.66±0.88 )分、积极认识( 3.67±0.44 )分、人际协助( 4.02±0.33 )分,对照组目标专注( 2.11±0.11 )分、情绪控制( 2.33±0.12 )分、积极认识( 2.09±1.77 )分、人际协助( 2.33±0.21 )分,实验组采用心理韧性训练法,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评分较高,抗压能力较强,证明心理韧性训练效果良好。
目前射击步枪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来自比赛本身的压力就非常大,射击步枪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精准射击,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且运动员需应对来自观众、媒体、教练、自我期望等多方面的压力,观众的欢呼或嘘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教练的期望和指导、自我对胜利的渴望都可能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同时射击步枪运动员需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气候条件,容易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而心理韧性训练法是利用系统训练提升个体心理韧性的方法,涉及认知调整、情绪管理、行为训练等,对于射击步枪运动员而言,能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积极归因、理性思考等深入理解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教授运动员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在比赛中快速放松身心减轻紧张情绪,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尤其是采用模拟比赛场景的形式,能使运动员在接近真实的比赛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与应对能力。同时在系统训练期间运动员可快速适应比赛中的压力,减少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失误,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在日常训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心理韧性训练法可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运动员相信有能力应对比赛中的压力,更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韧性训练法在改善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训练可使运动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促进情绪稳定调节,提升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心理韧性训练法在射击步枪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结合实际训练情况进行优化改进,为射击步枪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支持。例如: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射击步枪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训练提供全新的平台,构建观众席的喧嚣、裁判的严格评判、对手的竞争态势等高度逼真的比赛场景,运动员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体验比赛中的压力挑战,提前适应比赛环境减少实际比赛中的紧张感,反复练习提高运动员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对能力与决策水平,尤其是针对某些运动员在特定情境下容易出现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可设计专门的 VR 训练场景,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调适,提升心理韧性训练效果;采用神经反馈技术监测大脑活动为个体提供实时反馈调整心理状态,射击步枪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训练中需采用神经反馈技术进行情绪调节策略的优化,监测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大脑活动实时评估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水平,指导运动员采用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情绪调节策略,结合生物反馈设备为运动员提供直观的视觉或听觉反馈,使其深入掌握情绪调节的技巧;同时在心理韧性训练中需将正念冥想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训练体系,在 VR 模拟比赛情境中运动员进行射击训练的同时完成正念冥想练习,提高在高压环境下的自我觉察与专注力,或是开展团队协作训练活动,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法,使运动员在模拟的比赛环境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设计情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技术难题或心理压力向队友寻求帮助支持,学会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团队协作资源,提高抗压能力,改善比赛表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射击步枪运动员的心理韧性训练提供支持,训练期间可收集分析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技术表现、心理状态、生理指标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完善评估方案,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运动员的技术表现进行预测,明确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情况,据此调整训练策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提高训练效率,为运动员提供更加精准的心理支持,增强心理韧性的训练效果。
总而言之,创新心理韧性训练方法在提升射击步枪运动员重大赛事抗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阶段需积极进行训练方式的创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神经反馈技术,采用正念冥想训练、实施团队协作训练,利用大数据技术等为射击步枪运动员提供全面的心理韧性训练方案,改善心理韧性训练的效果,全面提升运动员在重大赛事方面的抗压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性,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川棋. 射击运动员比赛成绩与抗压能力的关系研究——以杭州射击中心射击队为例[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 2024,11(08) :22-27.
[2] 孙杉. 第十四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女子枪剑全能C 级难度分析研究[D]. 河南大学,2023.
[3] 曹想 , 李恒鑫 , 李正恩 . 从心理认知角度对太极拳运动员在赛场上心理状态及心路历程的研究[C]// 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24.
[4] Abokyi S , Sekyere N M , Ocansey S .Maximal incremental exercise improves macular photostress recovery time and lowers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healthy athletes[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23, 26(12):646-649.
[5] Pentikinen H , Toivo K , Kokko S ,et al.Resting electrocardiogram and blood pressure in young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 A 4‐year follow‐up[J].Clinic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al imaging. 2022,13(03):42-49.
[6] Wu Q .RETRACTED: Pressure source of athletes in field based on improved hierarchical K-means algorith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23,11(22): 6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