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

栾国强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 大连 116400

引言:

21 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变革加速推进,传统的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跨学科融合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整合,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以系统论和协同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民办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一)理论基础分析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系统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系统论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认为各学科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系统整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跨学科融合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立体的知识建构环境。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民办高校语境下,这些理论的应用需要考虑其特殊的办学环境和发展阶段。民办高校更加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这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现实动力。同时,民办高校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也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现实需求分析

从社会发展需求看,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多元化和复合化。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单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学生发展需求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渴望获得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知识体验,跨学科融合教学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从民办高校发展需求看,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民办高校需要通 过差异化发展战略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 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彰显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其在高等教育市场 中的地位。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也有助于优化民办高校的课程结构,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一些院校通过设立跨学科专业、开设交叉课程、建立创新实验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开始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开设了一些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一些院校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教学等跨学科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教师和管理者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推进改革的内在动力。其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再次,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现有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相对单一,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最后,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但民办高校在资源分配上往往优先考虑传统学科,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支持力度有限。

三、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一)模式设计原则

基于民办高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强调将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统筹规划;二是适应性原则,充分考虑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三是创新性原则,鼓励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四是实效性原则,注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模式框架构建

本文构建的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 " 学科交叉 - 能力导向- 协同创新" 为核心要素,形成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框架。

在学科交叉维度,通过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建立学科交叉平台、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等方式,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在能力导向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在协同创新维度,通过校内外协同、师生协同、学科协同等方式,形成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强大合力。

(三)实施体系设计

基于上述模式框架,构建包含四个层面的实施体系:

1 课程体系重构层面:建立模块化、层次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交叉课程、专业交叉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层次。基础交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基本素养;专业交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综合实践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2 教学方法创新层面: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式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度学习。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技术支撑。3 评价机制完善层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4 保障体系建立层面:从制度保障、师资保障、资源保障和环境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保障体系,为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撑。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 " 学科交叉 - 能力导向 - 协同创新 " 为核心,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施体系。通过实践验证,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民办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持续发展,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跨学科教育:概念、模式与实践 [M] 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20

[2] 李明德,张晓红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1,42(3):78-85

[3] 陈志强 跨学科融合视域下高校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J] 教

育研究,2020,41(8):112-119

[4] 刘芳,赵明 基于能力导向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21,(5):67-73基金项目:十四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与实践研究(LMX2024292)

作者简介 : 栾国强 (199303-),男,民族 :

汉,省普兰店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 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