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料数字化管理下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的高效搭建方法研究
陈冬冬
科扬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三门峡 472000
引言
建设工程具有项目周期长、参与主体多、现场环境复杂等特点。在工程实施中,索赔事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完整、连贯且具法律效力的证据链。传统纸质资料管理模式存在存储分散、查找不便、易损坏丢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索赔证据链的搭建,甚至导致关键证据缺失。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资料数字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为索赔证据链搭建带来新机遇。2024 年4 月,住建部发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 全过程数字化档案” 要求,凸显了资料数字化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研究多集中于证据类型、法律依据等方面,结合资料数字化管理深入探讨证据链高效搭建方法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基于资料数字化管理下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高效搭建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为建设工程索赔工作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一、资料数字化管理对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搭建的作用
资料数字化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设工程资料的存储形式和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重要资料,如工程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变更文件、施工指令、材料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报告、各方会议纪要、监理日志等,全部转化为标准化的数字形式进行集中存储。这种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使得资料的保存状态更加稳定持久,不易因潮湿、虫蛀、火灾等物理因素造成损坏或丢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索赔证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在资料查找与调取方面,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数据库和多维度的索引系统,能够实现对所需证据资料的快速精准检索。工作人员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词、时间范围、资料类型或涉及的工程部位等条件,即可在短时间内找到对应的证据资料,大幅减少了传统人工翻查纸质档案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显著提高了证据收集的效率。同时,数字化管理支持资料的实时更新和跨平台共享,工程参与的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等各方可以通过专用的网络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料信息,确保在索赔证据链搭建过程中,各方能够基于统一、准确的资料开展相关工作,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证据缺失、重复收集或内容错误等问题。
二、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在工程建设的全周期过程中,利用各类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进行证据采集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手段。例如,通过部署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的高清摄像头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情况、材料堆放状态等进行实时连续拍摄,形成完整的影像资料;利用安装在建筑物结构或施工设备上的传感器对工程的温度、湿度、振动频率、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生成详细的数据记录;借助专业的移动终端设备对工程变更指令的传达、隐蔽工程的验收过程、现场问题的处理情况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实时记录,并通过无线网络即时上传相关的文字说明、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多样化的数字化采集设备能够捕捉到传统人工记录难以涵盖的细节信息和动态变化过程,确保证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采集到的数字证据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存储,根据索赔可能涉及的不同类型,如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质量争议、停工损失等,建立相应的证据采集目录和子数据库。在采集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份证据的来源主体、形成时间、具体地点、相关责任人等关键信息进行准确标注和记录,确保每一份证据都具有清晰的可追溯性,为后续证据链的有序搭建提供可靠的原始素材。
三、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的数字化整合与校验方法
完成证据的数字化采集后,数字化整合通过专门的索赔证据管理平台实现。该平台可将分散的各类数字证据按索赔事件内在逻辑关联组合,依据索赔原因、涉及部位、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多层次分类整理,形成条理清晰的证据集合。整合中运用关联分析算法明确证据间因果、时间及逻辑递进关系,强化证据链逻辑结构,清晰呈现索赔事件全过程。财政部、国家档案局2024 年5 月发布的《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行)》,细化“ 电子原件” 法律效力,为工程索赔电子证据合规性提供重要依据。该标准明确电子凭证统一技术规范与结构化数据标准,支持其用于全流程各环节。工程领域的电子合同、往来函件等电子证据,只要符合标准中生成、存储、传输等要求,即与传统纸质证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经可靠电子签名且数据未篡改的电子合同,在索赔证据链中效力等同纸质合同,为电子证据合规性提供明确遵循。
校验是保障证据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关键,数字化校验借助数据比对系统、逻辑验证程序开展全面检查。通过将证据数据与合同条款、行业规范、法律法规逐一比对,验证证据时间节点连贯性和内容描述一致性,排查矛盾、冲突或遗漏。基于《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行)》,电子证据校验还需关注数据格式、加密要求、完整性校验等规定,多维度保障其在索赔证据链中的合规性与可靠性,对问题及时反馈完善,确保证据链准确反映索赔事件真实情况。
四、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索赔证据链协同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索赔涉及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多个参与方,证据链的搭建需要各方的密切协同配合,数字化平台为这种多方协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平台为工程参与各方搭建了一个统一的证据共享和信息交流界面,各方可以通过平台的专用端口上传各自掌握的索赔证据资料,也可以根据权限查看其他参与方提供的相关证据信息。平台设置了细致的不同级别权限管理机制,对不同参与方的操作范围进行严格界定,确保各方只能在授权范围内查看和操作证据资料,有效保证证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证据链搭建过程中,各方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内置的即时通讯功能进行实时沟通和专业讨论,针对证据的补充、修改、异议等问题及时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协同工作的良好氛围。平台还能够对证据链搭建的整体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和精细化管理,自动记录各方的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和时间节点,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分工。当参与各方之间出现证据争议时,平台可以快速调取相关的数字记录和操作日志,为争议的公正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有效减少纠纷,促进索赔证据链搭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本文围绕基于资料数字化管理下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的高效搭建方法展开全面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清晰看出,资料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证据链搭建中的资料存储分散、查找困难、共享不畅等突出问题,显著提高索赔证据链的搭建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字化管理还面临着数据传输安全、隐私保护、不同系统兼容性、人员数字化操作技能不足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可以探索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体系在证据管理中的应用,开发更加智能化的证据分析工具及对工程参与人员数字化技能的系统培训,不断完善基于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工程索赔证据链搭建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工程索赔工作。
参考文献:
[1]卢英鑫,刘福江. 承包方工程索赔关键成功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24,(05):78-82.
[2]曹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费索赔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