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基于5G 的人工智能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马伟
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 744100
引言:近年来 5G 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重大变革,2018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2019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充分利用 5G 网络技术优势,构建适合农村实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这一研究,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5G 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为农村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教育对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高要求,因此,加快农村5G 网络建设步伐,打通“信息高速公路”,是实现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部署5G 基站,提升网络覆盖率和信号质量 [1]。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5G 网络建设,探索 PPP 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学校应积极对接当地政府和运营商,争取将校园纳入 5G 网络覆盖范围,并对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区域进行网络优化,确保 5G 信号的充分覆盖和稳定传输。另外,还需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升级改造内部网络设施,构建高速、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师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二、开发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丰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内
容
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建设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基石。面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亟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打造适合农村学情、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在线上资源建设方面,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构建覆盖农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级、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征集和遴选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微视频、案例库等数字化资源,面向农村中小学免费开放。同时,要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优势,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研发设计契合农村实际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学习材料。在资源设计中,要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用性,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等设计手法,激发农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 [2]。线下教育资源建设要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这些都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宝贵财富。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生物、农业、手工艺等资源,设计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人工智能教育项目。例如,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开展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方面的教学;结合乡村的历史文化,开发人工智能助力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引入本土专家、民间艺人等参与教学,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人工智能的魅力。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过于单一,片面强调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综合能力。农村中小学要突破传统桎梏,着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要从知识理解、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多个维度,综合考察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发展状况。评价重心要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既关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阶段性成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潜在成长。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动态地记录和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在评价主体方面,要打破教师一人独揽的局面,积极吸纳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判能力;引入家长评价,促进家校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邀请社区代表参与评价,增强评价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3]。在评价方式上,要灵活采用笔试、作品评析、项目展示、现场答辩等多种形式,立体地考察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评价不应是简单的甄别和排名,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技能提升等多方面表现,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持续超越自我。
结束语:农村中小学基于 5G 的人工智能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推进,只有不断加强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完善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泽 , 韩怡萱 , 祁佳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工智能助力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研究 [J]. 信息系统工程 ,2024,(09):161-164.
[2]郑月珍 . 农村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探析 [J]. 数字通信世界 ,2021,(02):262-263.
[3]贺敬彬 . 人工智能在农村小学中的现状与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19,21(20):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