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评价与提升策略

作者

李倩

乐亭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河北省 唐山市 063600

引言

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作为政协与委员沟通的关键枢纽,其思政工作成效不仅反映在委员政治素质与履职本领的增强上,还关联到政协整体履职质量和政治协商功能的实现,处于新时代的大环境里,政协工作有了更高标准,利用联络中心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委员政治认同与责任意识,成了基层政协建设的关键问题。部分县级政协搭建委员联络中心,大力推进委员间的交流与协商活动,然而实际运作中仍有思政教育形式单调、制度保障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状况,致使工作成效不佳,本文计划对委员联络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现状展开全面剖析,进而给出具有实操性的提升办法,以期为基层政协工作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现实审视

(一)委员联络中心的职能定位与现实作用

设立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旨在为委员常态化联系与履职提供制度保障,其工作职能涉及委员的日常治理、联络互动、活动安排以及思想疏导等方面,实际工作里,联络中心运用组织学习活动、实施专题调研、促进协商议事等方法,助力委员更优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尤其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联络中心给委员构建了集中学习的载体,助力委员实时把握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稳固政治站位,增进对政协性质定位的理解。

从效能层面考量,委员联络中心在功能施展上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尽管制度体系给予联络中心关键角色,然而操作细则不明确、标准化规范缺失,造成部分活动仅走过场,未切实契合委员思想与履职诉求,联络中心开展活动时侧重于集中式学习模式,未顾及委员个性化要求与行业不同之处,削弱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就联系民众与反馈社会情况而言,联络中心的沟通渠道欠通畅,委员借助中心反馈意见的制度存在缺陷,影响了政治协商的深度与广度,现存问题显示,委员联络中心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方面,需进一步健全制度、革新方法。

(二)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主要表现与不足

从整体实践情况考量,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思想政治工作效能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委员政治涵养,开展集中学习与政策阐释活动,委员的政治站位得以巩固,政治敏锐程度与履职效能得以提升,二是推动委员履职交流,联络中心搭建起委员交流协商的平台,强化履职凝聚与协作效果,三是促进政协影响力扩大,委员履职时更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提高了政协在地方治理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际情形中依旧存在显著短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重形式、轻实效”现象,部分学习活动仅停留在会议传达与文件宣读层面,未开展深入研讨且未实现实践转化,委员参与程度和收获感欠佳,联络中心在资源整合上表现欠佳,未与党校、高校、智库等机构开展合作,造成教育内容缺乏多样性,缺少思想深度和学术支持。针对委员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缺少科学且数据化的衡量标准,致使效能评判常停留在定性阐释层面,难以全面展现实际成效,此类不足显示,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需对内容供给、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加以革新,才能够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路径探索

(一)价值引领与制度保障的深度结合

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需将价值引导与制度支撑有效整合以凝聚力量,价值引导的关键是提升委员的政治认可与责任意识,借助定时组织理论研习、主题探讨、红色熏陶与实地考察等活动,委员可更直观掌握国家发展战略与社会治理要求,学习进程里,委员并非单纯被动接纳,而是借由交流与思辨,把政治理念和自身履职实践相融合,由此形成主动赞同与积极举动,价值引导经长期积累,可使委员群体形成稳固政治信念,化作履职的精神支撑。

制度支撑是思政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保障,联络中心需针对学习规划、活动安排、委员履职评估等内容构建清晰准则,防止教育活动出现随意与短期情况,构建学习档案、活动记录与履职成效反馈机制,能达成对委员学习状况的动态掌控,制度不仅能约束流程,还能借约束来催生激励,促使委员在履行职责时更有责任感,制度建设的关键一环是科学的评估机制,运用数据手段评估委员学习投入度、成果转化情况与社会反馈,可为思政工作提供客观参照,让教育成效具有可量化、可对比的特性[1]。

当价值引导与制度保障构建双重支撑体系时,思想政治教育会展现出兼具稳定性与实效性的状况,委员于价值认可里明确方向,借制度约束养成习惯,如此联络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可切实达成“长效推动”和“深度落实”,该模式可以增强委员的个人素质,而且能给政协履职构建更稳固的思想依据与组织保障。

(二)创新方法与文化渗透的有效联动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要依赖方法的改进与文化的浸润,传统灌输式教育无法在委员群体里维持长久吸引力,联络中心要探索兼具互动性和实用性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能够为委员打造随时能利用的资源库与交流空间,突破时空界限,利用模拟协商、案例探讨、履职场景演练等活动途径,委员在亲身体验里强化理解,在交流互鉴中达成一致,此方法创新增进了教育的活泼度,又促使委员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2]。

文化浸润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亲近感的关键部分,当县域政协推进思想教育活动,可借助当地文化、红色资源与社会实践,引领委员凭借文化认同增进政治认同,安排委员参加非遗保护、乡村振兴考察或是革命历史学习,委员于文化熟悉情境中领悟政治理念,在文化体悟里提升履职意识,政协文化要进行传播与强化,借助编撰履职案例汇编、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使委员在学习进程中体会到群体认可与职业自豪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

方法革新和文化融入并非相互独立的途径,而是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新的创新方式要靠文化内容予以充实,文化的宣扬也得借助新形式扩大作用,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将方法与文化融合,既能增强委员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又可拓宽政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既“入脑入心”,又“见行见效”。

结论

政协制度体系里,县政协委员联络中心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直接左右委员履职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本文分析可知,目前联络中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还存在形式单一、资源匮乏和机制欠佳等状况,为达成效能增进,需将价值引导与制度支撑相融合,既增强委员政治上的认同感,又借助制度完善保障工作的标准化和长期化,应依靠方法创新和文化浸润,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与社会普及,唯有在路径规划中统筹制度逻辑与文化逻辑,才能够整体增强委员联络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准,推动政协在新时代更有效地发挥凝聚共识、服务发展的独特效能。

参考文献

[1] 刘孟琦 , 王艳 .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46(05):45-50.

[2] 田星 .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四建四搭”——邱县政协持续推动委员工作阵地建设提质增效 [J]. 乡音 ,2024,(07):19-20.

[3] 伍启茂 , 王晓方 .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四度”加强后疫情时期政协委员联络工作 [J]. 湖北政协 ,2020,(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