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目标下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路径探索

作者

韩磊 张卫娟

青岛旅游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22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年度课题“中职学校绿色低碳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IK2023D003)。

摘要: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绿色低碳理念的核心与意义,职业教育在“双碳”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并提出了通过明确教材目标、修订教材内容、创新教材结构、完善教材更新与评价等策略,推动绿色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以培养更多具备绿色发展意识和技术能力的职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双碳”目标  职业教育  路径探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其中,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索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将绿色低碳理念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路径,培养具有低碳素养和技能的人才,为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绿色低碳理念的核心与意义

绿色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导低碳生活和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进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一理念强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它主张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还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绿色低碳理念的意义重大。首先,它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紧迫的环境问题,通过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其次,它鼓励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有助于维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健康。此外,绿色低碳理念还倡导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绿色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推动低碳生活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其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教育在“双碳”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绿色低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1.培养低碳人才:职业教育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知识和技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推动产业升级: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

3.提升公众意识:职业教育在普及绿色低碳理念的同时,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环保参与度,共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三、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1.完善课程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国民教育各学段课程教材。职业教育应积极响应这一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在相关学科课程教材教学中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如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

高等教育阶段:加强理学、工学、农学、理学、经管济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贯通,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核心知识体系,其可覆盖气候系统、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等领域。

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专业技能,通过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以及碳汇计量监测等相关专业,设立相关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

2.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低碳技能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提升学生绿色低碳技能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低碳技能。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绿色低碳技能。

产教融合: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立绿色低碳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中了解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流程。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3.完善日常考核制度,培育学生低碳素养

完善日常考核制度,是培育学生低碳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与低碳行为相关的考核指标,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并将其纳入学生的日常考核体系。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鼓励学生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种日常考核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低碳素养,推动校园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低碳素养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学生绿色低碳素养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低碳素养,对于推动绿色低碳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融入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提升:组织教师参加绿色低碳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绿色低碳知识和技能。

课程开发:鼓励教师开发绿色低碳方面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示范引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绿色低碳理念。

5.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推动绿色低碳创新

职业教育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低碳技术支持。

科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技术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成果展示:通过举办展示活动,如展览、论坛等,将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应用效果进行展示,提升社会对绿色低碳理念的认识与接受度。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挑战方面:一是教师绿色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学的主动性与途径;二是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绿色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教师参与绿色发展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2.对策方面:一是更新教育理念,强化绿色意识,将绿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二是加强跨学科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教师对绿色发展相关领域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建立与低碳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参与到绿色与低碳发展教学以及科研项目之中。

此外,还需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绿色技能实践机会,共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素养和技能的人才。

总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职业教育,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一系列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起职业教育绿色低碳体系,齐心协力,为培养具备低碳素养与绿色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应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在推动职业教育绿色低碳教育理念中不断前行,为尽快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职业教育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赖春明,谭海林,李培,等."双碳"目标融入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3(7):13-17.

[2]杨帅,唐娇华."双碳"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2,12(5):15-22.

[3]赵忠秀.发展低碳教育事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