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研究
欧阳莉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跨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思维进行有机整合,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跨学科融合视角,能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多元知识的碰撞中深化对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跨学科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跨学科融合能有效打破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封闭性,通过系统吸纳其他学科中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让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具体实践中,可深度结合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梳理不同朝代、不同社会形态下道德规范的演变轨迹,如传统礼仪制度的传承与变革,以及法律条文从雏形到完善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道德与法治发展脉络的纵向认知。同时,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经典文学作品的育人价值,借助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如体现诚信的典故、彰显正义的叙事,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悟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理解道德准则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呈现。这种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能为学生构建起更为立体的认知框架,使其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从历史纵深与人文广度中全面把握道德与法治的丰富内涵,避免教学内容陷入片面化、表面化的困境。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与道德、法治相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碰撞,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参与跨学科的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合作交流、分工协作,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规范与法治要求,还能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跨学科融合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和法治条文变得具体可感。例如,结合科学学科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讲解遵守环境法规的重要性;联系艺术学科中的公益宣传创作,引导学生践行社会公德。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壁垒明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道德与法治学科往往局限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多关注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导致学生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孤立存在,难以与其他学科知识形成相互支撑,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二)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探究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缺乏跨学科思维的融入,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多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结合较少,无法为学生提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较为分散,且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共享。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能利用本学科的教材、教参等资源,对于其他学科中与道德、法治相关的优质资源挖掘不够,导致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资源整合标准和平台,各学科资源难以形成合力,无法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融合体系
教师应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大纲,找出各学科之间与道德、法治相关的知识连接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跨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在讲解 “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时,可以结合数学学科中的统计知识,让学生统计生活中常见的规则类型及违反规则的现象;融入社会学中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对社会运行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围绕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容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融合活动
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融合教学活动。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围绕某一道德或法治主题,引导学生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探究。例如,以 “ 关爱他人” 为主题,让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的写作能力撰写关爱故事,利用美术学科的绘画技能创作宣传海报,通过音乐学科的歌曲演唱传递关爱理念。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结合语文的辩论技巧和历史的法律案例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
(三)开发教学资源,搭建融合平台
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挖掘和开发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收集整理语文、历史、科学、艺术等学科中与道德、法治相关的课文、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分类标注,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查阅和使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融合教学平台,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研讨和资源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此外,还可以联合社会机构,引入社会资源,如邀请法律工作者结合历史案例讲解法治知识,丰富教学资源的来源,为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结束语
跨学科融合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学科壁垒明显、教学方法单一、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等实践路径加以解决。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树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科间的协作与交流,不断探索适应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融合教学模式。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保障,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陆惠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 现代教学, 2025, (12): 49-54.
[2]陈仁品. 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性教学实践探析[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9): 81-83.
[3]观芝伊.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J]. 考 试周刊, 2025, (24): 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