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
吴丹阳
长春新区兴港学校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核心内涵
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是指在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工具与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利用动画、图形、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抽象的数字、符号、运算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体形象,如用动画演示“ 2+3=5′′ 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教学互动上,借助互动白板、教学APP 等工具,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场景,如通过在线答题、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教学评价上,运用信息化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实现评价的即时性与个性化,如通过软件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针对性调整教学进度。
(二)教学价值
信息化教学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具有显著的促进价值。从学生角度看,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能降低数学学习的抽象感,激发学习兴趣,如用卡通形象演示“ 分物品” 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互动化的学习场景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操作、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培养观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师角度看,信息化工具能丰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如利用在线资源补充多样化的例题与练习,拓展教学容量;同时,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薄弱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手段应用表面化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停留在工具层面,未能实现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导致应用表面化。例如,仅将教材内容简单转化为PPT 课件进行展示,缺乏动画、互动等元素的设计,与传统板书相比只是形式改变,未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或过度依赖多媒体演示,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维参与,如用动画演示“ 图形拼接” 后,未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导致学生仅停留在视觉感知层面,难以形成深刻理解。此外,部分教师在选择信息化工具时盲目追求新颖,未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使用操作复杂的教学软件,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与信息化功能脱节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未能与教学目标形成有效协同,存在功能与目标脱节的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先确定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再围绕工具设计教学环节,而非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手段,导致教学重点偏离。例如,为使用互动游戏功能,设计与教学目标关联较弱的游戏环节,学生在游戏中仅关注娱乐性,忽视数学知识的学习;或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中,过度依赖计算器类工具,减少学生的自主计算练习,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此外,信息化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不足,多数应用停留在知识识记与技能训练层面,对数学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有效设计。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情境化教学法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可利用动画、视频等形式创设生活场景,如模拟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 购买商品” 的过程中学习“ 元、角、分” 的换算;或创设故事情境,用卡通角色的冒险经历串联数学问题,如“ 小熊分苹果” 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平均分” 。在情境设计中,需注重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围绕“ 校园活动”“ 家庭生活” 等主题,增强情境的亲切感与代入感。同时,通过互动白板、触摸显示屏等工具,让学生参与情境中的数学操作,如拖动虚拟物品进行分类、摆放,使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经验。
(二)互动式练习法
互动式练习法借助信息化工具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升练习的趣味性与针对性,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利用教学APP 设计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基础题、提高题与拓展题,如在“ 10 以内加减法” 练习中,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图片辅助计算的题目,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文字表述的应用题,实现个性化练习。采用游戏化练习形式,将练习融入闯关、竞赛等游戏环节,如“ 数学小火车” 游戏中,学生通过正确计算轨道上的题目推动火车前进,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练习积极性。此外,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开展实时练习反馈,教师通过屏幕共享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集体订正典型错误;学生之间可通过互评功能交流解题思路,在互动中深化理解,提高练习效果。
四、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是推动信息化教学有效实施的核心。学校应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低年级数学教学软件的操作技巧、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等,如通过工作坊形式培训教师使用互动白板设计“ 数的认识” 教学环节。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如开展“ 信息化教学案例分享会” ,让优秀教师介绍如何用动画呈现“ 加减法的意义” 。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研究,支持教师申报相关课题,探索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如研究“ 游戏化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计算兴趣的影响” 。同时,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积极性。
(二)优化信息化教学资源与环境
优质的资源与环境是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基础保障。学校应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内容,配备适配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如购买或开发与教材同步的动画课件、互动练习软件、数学故事视频等,确保资源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为班级配备高清投影仪、互动白板、学生平板电脑等设备,保障信息化教学的硬件需求;优化校园网络环境,确保在线资源的流畅访问与教学平台的稳定运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教师自制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资源,如课件、微课等,方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与使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能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优化。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答题数据评估计算准确性,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如通过课堂互动记录分析学生的参与热情;既评价教师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效果,也评价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即时反馈机制,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课堂练习中通过软件快速统计答题正确率,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难度;课后通过平台向学生与家长反馈学习成果,如发送个性化的学习报告,指出优势与不足。
结束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是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素养。当前存在的信息化应用表面化、目标脱节、教师素养不足等问题,可通过情境化教学、互动式练习、可视化思维等方法加以解决。同时,提升教师素养、优化资源环境、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低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互动化与智能化,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文欣.传统教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