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陶毅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401431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渐普及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工作同样也是如此,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而言,学生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料很难跟得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学生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每年都在革新,而教材中的知识却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当前高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需要,也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陈旧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料难以满足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联系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并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热情,推动其个性化发展。
一、合理优化教材,适应学生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在逐渐提升,每年在信息技术领域均会出现更为新颖的技术,为此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知识点逐渐与时代脱节,信息技术课程一旦出现滞后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则会很难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帮助,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学生在学校进行知识学习的目的便是为了今后在社会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此学校及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科学化地更改,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
比如,学校教师可以与全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联合会议,寻求教师的教学意见,探讨信息技术教材知识该怎样进行修改,随后教师可以在各个班级中寻求学生的意见,挖掘学生在这一领域所感兴趣的话题。最后,整合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基于学生现阶段信息技术水平和差异特点,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或针对教材中的某项知识点进行调整。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科学习需求,面向于全体学生,真正实现高中生个性化发展,使其在信息技术学习道路上展现出自身潜力。
二、筛选适宜资源,紧跟时代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中有关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网上的大部分知识均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同时,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学校和教师可以随时分享本校课程资源,或者与其他校外专业人士进行探讨,取其精华,使其转化为自己学校的优质课程内容,并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进行必修一“第一章 数据与信息”章节教学过程中,本章节知识学习的目的便是使学生掌握数据整理及信息筛选的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特征的前提下,对学科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了解信息概念,能够列举身边常见的信息。但是,随着当前移动设备、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对于这类基础的信息技术技能早已熟练掌握,而互联网中则会有更顺应当前时代特点的相关知识点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便可以从中提取有用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同时更能帮助学生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节奏。
三、新编知识内容,强化思维能力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和帮助,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处理均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达到了高峰。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早已与当前社会环境产生割裂,同时在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很多课程知识早已被学生所掌握,甚至已经熟练地运用在了实际生活当中。为此,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毫无价值,而这也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对现阶段的课程教材内容进行新编,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元素,为学生开展主题课程,而由于高中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所以所开展的主题课程应当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但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比如,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动画视频制作、图片后期处理、基础网站建设等元素开展主题课程。教师所开展的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程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以后能够运用其解决自身生活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对传统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需要教师关注对评价体系的优化。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此,教师需要重视每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方面的指导。基于对学生的全面性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关注到知识学习的本质,逐渐完整自身知识体系,推动其学习能力发展。
在构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展现,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合理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促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并采用集体化的方式出发展开评价总结,使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在校本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问题探索,并在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任务。
简要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思维,坚持以推动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设计与优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教学资源,以此构建优质的校本课程。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评价机制的设计,使学生感受校本课程的价值,切实提高学科教育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真贞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J]. 科学咨询 ,2021(16):144-145.
[2] 秦亚兰 . 关于我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J]. 中国新通信 ,2021,23(2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