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分析
于鹏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一、引言
国省道公路作为国家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区域间交通连接与经济交流的关键作用。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国省道公路的养护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养护工程决策方式主要依赖经验判断与局部数据统计,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公路的实际状况,导致决策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不足。而大数据技术凭借其海量数据处理、快速分析以及深度挖掘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将大数据应用于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有助于实现养护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提高公路养护效率与质量,保障国省道公路的安全畅通与使用寿命。
二、大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中的特性与优势
2.1 海量数据整合能力
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涉及多源数据,包括公路建设资料、日常巡查记录、交通流量监测数据、气象环境数据等。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这些海量且分散的数据资源,形成全面、系统的公路信息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处理,打破数据孤岛,为养护工程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使决策者能够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公路的状况。
2.2 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
借助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大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公路的各项运行数据,如路面平整度、车辙深度、路基沉降等指标。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动态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公路潜在的病害与问题,实现对公路状况的实时监测。相较于传统的定期巡查方式,大数据实时监测能够更早地捕捉到公路状况的变化,为养护决策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养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2.3 深度数据挖掘与预测
大数据技术能够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算法等,对历史养护数据、公路运行数据等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与关系。通过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公路病害的发展趋势、养护需求的变化等,为养护工程决策提供前瞻性的信息支持。
三、大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各环节的应用
3.1 养护需求识别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国省道公路的养护需求。一方面,整合公路检测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分析不同因素与公路病害之间的关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精准定位需要养护的路段和区域,确定养护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结合历史养护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建立公路状况评估模型,对公路的整体状况进行量化评分,直观地反映公路的养护需求程度,为养护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3.2 养护方案制定
在明确养护需求的基础上,大数据可为养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多维度的参考。分析不同养护技术和材料在类似公路状况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效果数据,为选择合适的养护技术和材料提供支持。同时,利用大数据模拟不同养护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考虑交通流量、施工时间、成本等因素,对多种养护方案进行对比评估,筛选出最优的养护方案,提高养护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3 资源优化配置
大数据能够实现养护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养护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的历史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未来养护任务的预测,合理安排资源的调配与使用。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上养护材料的价格波动、供应情况等信息,优化材料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利用大数据对养护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确保养护工程按时、高效完成。
四、大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4.1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
大数据的有效应用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领域,数据来源广泛且复杂,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缺失、数据误差等问题。不同检测设备采集的数据格式可能不同,部分历史数据可能存在记录不完整的情况,这些都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公路养护数据涉及交通运行信息、地理信息等敏感数据,数据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可能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安全隐患增加等严重后果。
4.2 技术与人才短缺
大数据技术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中的应用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公路养护部门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相对薄弱,缺乏成熟的数据分析平台和专业的算法模型。同时,既懂公路养护业务又熟悉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了大数据在养护工程决策中的深入应用。
4.3 部门间协同困难
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涉及多个部门,如交通管理部门、公路养护单位、气象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存在数据壁垒,导致数据难以实现有效流通与整合。此外,不同部门在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协同合作难度较大,影响了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效果,使得基于大数据的养护工程决策难以顺利推进。
五、大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中的发展路径
5.1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流程,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加强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工作,及时填补缺失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同时,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和责任,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5.2 提升技术水平与人才培养
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数据分析平台和算法模型,结合国省道公路养护的实际需求,开发适合公路养护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应用系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在公路养护工程决策中的应用水平。同时,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现有养护人员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公路养护业务又精通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大数据在公路养护领域的应用提供人才支持。
5.3 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
建立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规则和标准,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责任,确保数据的安全共享与有效利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各部门在养护工程决策中的协同配合。
六、结论
大数据技术为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其海量数据整合、实时动态监测与分析以及深度数据挖掘与预测等特性,能够有效提高养护需求识别的准确性、养护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性。然而,目前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数据质量与安全、技术与人才短缺以及部门间协同困难等挑战。通过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保障、提升技术水平与人才培养以及完善部门间协同机制等发展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决策中的优势,推动公路养护工作向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国省道公路的养护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辉 . 国省道公路日常养护技术 [J]. 科技视界 ,2019,02: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