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作者

盖芳鹏

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2023 年 11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深刻阐述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为新时代推进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公布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培养高质量的涉外法治人才是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的关键支点,对内可以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推动国际法、国别法与新兴领域的交叉,从而推进新文科的建设;对外可以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可以输出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国际事务的解决提供东方智慧,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可以为强国建设提供稳定的国际法治环境,助推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如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的实验班模式、深圳大学的区域协同培养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贯通培养模式,以及华东政法大学的国际赛事驱动模式。

Lange (1990)指出,教师发展是教师在智能经验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过程。Crandall(2000)也认为,教师发展是终身持续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外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研究热点的转向,早期的研究热点是对外语教师行为的研究,进而转向对外语教师认知的研究;在理论应用方面表现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到社会文化主义的变化轨迹,研究结论是教师的认知受到他们所参与的具体课堂、学校情景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国内对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范式上有综述类、议论分校类和实证研究类;从研究主题上涉及教师信念、教师学习、职业倦怠和学习共同体等;从理论应用上涉及反思实践、活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实践共同体等。

本文依据社会文化理论,采用叶澜的普通教师发展阶段说,认为为了实现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高校外语教师的发展路径包括:

一、组织发展

1、校本发展

各个高校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措施,鼓励、促进、实现外语教师专业知识的融合发展。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以及日常工作中要鼓励外语教师专业融合发展,鼓励教师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和职业规划等选择不同的法律部门、国别区域等专业知识来丰富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从单一赛道向多赛道转换,从而服务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设有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该中心的作用,为外语教师提供专项发展机会,积极引导广大外语教师实现转型发展。

2、校外发展

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等可以联合设立联动机制为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外部支撑。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来支持广大外语教师专业融合发展,比如举办法律和国别区域知识专题培训班、为外语教师设立专项研究课题、支持外语教师出国访学研修法律知识等;司法部门可以组织外语教师旁听涉外案件的审判或仲裁和设立疑难涉外案件专家咨询机制等方式吸引外语教师参与到司法实践,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参与兴趣,提供参与主动性。

二、发展共同体

Wenger 提出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不同的专业教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目的而参与共同的教学和科研项目,在相互合作的氛围中可以实现教师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外语教师的专业长处在于其语言和文化知识,其短板在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外语教师可以与法学院的老师建立发展共同体,进入法学老师的课堂和参与法学老师的研究课题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学素养,从而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实现专业发展。

三、自我发展

1、对于新手外语教师来说,还处于教学探索阶段,要与专家教师共同备课、执教,在此过程中多向专家教师学习、请教,不断丰富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好步、上好路而奠定基础。在该阶段,新手外语教师的发展重点是语言技能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但是也要注意积累不同区域国别的国家概况、文化、风俗等知识,同时也要兼顾基本法律知识的涉猎。

2、对于次新手外语教师来说,处于教学发展阶段,要在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的带领下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在该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强项和兴趣所在,找到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和“发力点”。在该阶段,次新手外语教师的发展重点之一是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使自己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其次,是目标国家的基本法律知识(例如英美法系合同法),为将来的专业发展转向奠定基础。

3、对于进阶教师来说,处于专业发展阶段,可以进行以项目为基础的独立教学和科研活动,主要关注点可以聚焦于具体国别的民商事法律研究,在自己语言优势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相关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实务案例等方面,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语言与法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依据社会文化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与教学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中才能行稳致远。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对于构建公平合理的国家法秩序意义重大而深远,当代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这个大局,充分利用组织发展、共同体发展和自我发展这些路径,为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Crandall J.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0,20(1):34-35.

[2] 胡信华 , 熊薇薇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外语教师发展路径探析 [J]. 海外英语 ,2020,(15):7-8.

[3] 潘懋元等 .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 访潘懋元先生 [J]. 当代教师教育 ,2018,11(01):1-3.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资助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外语”+“法律”人才培养的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3WYJ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