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主题、节日

作者

周小芳 金和娜

绍兴市上虞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312300

一、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

劳动教育对于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不仅体现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深深契合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 活教育” 思想。通过劳动教育,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其独立性、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指南》强调了幼儿在五大领域的综合发展。劳动则是通过实践行动,能有效促进幼儿在各领域的成长。例如,通过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帮助家长摆放碗筷等,幼儿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而言,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如爱惜物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践“ 活教育” 思想

陈鹤琴先生“ 活教育” 理论强调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鼓励儿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劳动教育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让幼儿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同时发展情感态度,实现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让劳动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一部分。

二、劳动教育在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的偏差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将其简单视为体力活动的训练,而忽视了其在培养幼儿独立性、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2.教育资源的不足

由于条件限制,缺乏足够的劳动教育材料和设施,如适合幼儿使用的工具、安全的劳动环境等,这限制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深度。

3.活动设计的单一

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4.安全与健康问题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不当的劳动活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5.家园配合度不足

现实中这种合作往往不够紧密,幼儿在园劳动行为未能延续至家庭,劳动价值观易受外部评价影响而偏移。比如幼儿在幼儿园里会通过积极主动收拾自己的餐盘而获得教师的表扬,但是回家之后这种行为表现就不复存在。

三、劳动教育开展多元化活动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劳动教育的全面价值

1.组织教师培训,深入学习《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理解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独立性、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教育。

2.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宣传册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也进行相应的劳动教育,形成家园共育良好氛围。

(二)丰富教育资源,提供适宜的劳动材料和设施

增加适合幼儿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材料,如小型扫帚、塑料铲子、安全剪刀等,创设安全的劳动环境,确保活动区域没有安全隐患,同时设置专门的劳动角,配备各种劳动教育的书籍和图片,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三)创新活动设计,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1.以班到园,探索生活化劳动实施路径

(1)纵向分层设计

依据《指南》制定小、中、大班劳动教育目标,从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习惯三个维度分层落实。

(2)横向整合资源

时间轴:春种秋收(3 月育苗-6 月采摘)、生活节律(晨间整理-餐后清洁)空间网:童本责任区- 公共区域(走廊、专用室)- 户外基地(种植、饲养)活动链:主题教学延伸(绘本《小威利做家务》→劳动打卡)

(3)自主选择与兴趣激发

中大班幼儿的服务性劳动都有在开展,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班级值日生工作已经没有挑战性,出现了倦怠的现象。中大班幼儿可自主选择服务性劳动内容,如“ 劳动任务卡” 制度,避免重复性任务导致的倦怠感。

2.主题融入,学习性劳动实施路径

(1)主题探究活动

幼儿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以持续的劳动,探究事物观察并记录,结合大班《粮食丰收啦》、《悦享节》,中班《我的社区》、《秋天》等主题,开展种植、收割、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小班《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让幼儿通过“ 劳动—观察—反思—再劳动” 循环深化认知。

(2)角色游戏渗透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大多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幼儿在不同主题角色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往往对应着成人的某种具体劳动。

(3)体验式劳动创新

体验性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体验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劳动过程。开设“ 小厨房” “ 小农场” 实践区,幼儿参与食材清洗、种植养护全过程,并通过成果分享会展示创新成果。

3.以节融劳,节日化劳动实施路径

节庆日劳动教育就是指根据特殊的节日、纪念日主题而进行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特殊性的劳动,在丰富幼儿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同时,还能通过劳动过程培养幼儿了解节庆日文化知识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等。如结合学雷锋日、重阳节,开展做好事、敬老服务、农耕等活动,在劳动中渗透文化传承。

(四)强化安全与健康教育,确保活动的安全性

1.教师层面:教师通过替换危险的劳动工具,增强教师的安全培训等方式,老师们慢慢转变了观念,学会了“ 放手” 。

2.幼儿层面:为了提高幼儿在劳动中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开设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劳安全小卫士主题课程。通过情境模拟与环境意识的类型开展,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五)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指南》中在激励与评价一块中提到:我们要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觉得必须“ 精” 化游戏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游戏的实效性。那如何 “ 精” 化呢?

1.评价点的精准性

所谓评价点的精准性,首先要找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才能对幼儿有所启发与帮助。

2.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言语评价,量式评价、奖励机制的组合使用,让孩子游戏的热情与经验前后承接,真正起到“ 让孩子不断成长的效果。” 如中大班的孩子可以采用“ 自评+同伴评(小小观察员、小小督察员)+教师评” 模式,通过劳动经验分享会、打卡记录表及“ 劳动工资” 激励机制,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促进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强化幼儿责任感与自信心。

3.评价人员的互通性

组织家庭劳动任务打卡(如“ 周末大扫除” )、社区养老院慰问等,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练习、操作并不断强化,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对幼儿的进步不断给予鼓励,家、校、社教育步调同步、一致,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虞永平.(2019).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偏差与回归路径[J].学前教育究,(5)

[4]《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5] 李江美(2022)儿童劳动社: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第24 卷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