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浅析

作者

詹东妮

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湖北武汉 430072

高校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重要源泉和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对高校的稳定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意义

1.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错综复杂,国外敌对势力从未中断过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攻击,给高校统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思想单独、稚嫩、社会经验欠缺,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渗透的突破口。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能够撕破西方敌对势力“ 价值中立” 的伪装,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端正的政治觉悟,实现民族和谐的良好局面,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

2.有力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高和大国担当意识的声名远播,国外反华分裂势力尤其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逐步向教育领域渗透,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纯真,进行歪曲事实的虚假宣传,给高校稳定和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坚定与分裂势力长期持久斗争的决心,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认清事实真相,培养其明辨是非能力,促进高校和谐稳定校园的建设。

3.有效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稳步上升,他们肩负着引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使命,是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民族的热爱与了解、充分认识到自身实现民族兴旺和谐的重要使命,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间的民族特色文化融合,从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

1.民族意识和自尊心较强

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本民族习惯、民族价值均有较高的认同感和维护意识,对于有误解、侵犯民族价值的言行抵触较大、反应较大,也更容易与其他民族学生产生矛盾。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自身的思维习惯和知识构成与内地学生有明显差异,加之与本民族学生接触较多,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沟通较少,部分学生班级融入感、集体感、归属感不强。

2.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受本民族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知识水平明显落后于内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会与其他同学比较产生落差感,从而对其在校学习产生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上会更难以适应。

3.家庭经济存在一定困难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近年来生活费等各类费用也水涨船高,这也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与其他同学对比后,也容易造成内心的自卑。

三、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路径

1.完善工作机制,构建“ 大统战” 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随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增加,相应的高校统战工作形势复杂、任务加重,建立更为完善的“ 大统战” 工作机制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统战组织建设,构建由统战部主导,多部门各负其责,二级学院有效落实的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制度,统一指挥,确保高效沟通、协同落实。另一方面,加强统战队伍建设,建设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定期进行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培训,提升高校统战工作队伍对学生统战工作建设的认识,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理论水平,改变部分统战工作人员对于少数民族学生“ 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 的“ 三不” 状态,逐步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统战工作队伍。

2.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统战工作阵地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学生活动,筑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及升旗仪式、重大纪念日等,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不断增进各民族学生的“ 五个认同” 。打造高校民族文化品牌活动,如民族文化节、民族文化周、民族文化日等,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主题文化活动中增进相互了解,更好地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二是以党团和班级为主要阵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推进党、团、班三位一体联动建设,引导学生学习“ 四史”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注重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三是利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优势,增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 一站式” 学生社区构建了学生社区网格化日常管理高效模式,推动领导、思政、管理、服务等力量下沉,切实落实一体化管理,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氛围,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在互助中收获成长,形成互相尊重、兼容并包的校园环境。

3.做好帮扶工作,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做好学业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要充分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立足其学习差异制定针对性的问题改善对策和方案。还可结合少数民族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用好学业预警系统,组织优秀学生党员以及优秀的高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学业帮扶,联系专业教师对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集中授课、辅导答疑,构建学业帮扶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多层级、全方位帮扶作用。二是落实精准资助。建立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精准摸排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各类资助政策,优先向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有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构建发展型资助格局,为他们提供能力拓展培训、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聚焦就业指导。邀请优秀的少数民族校友返校与学生座谈,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台账,对困难毕业生分类建立帮扶档案,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子荷.新时代“ 大统战” 工作格局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然路向研究 [J].西部学刊,2023,(12):84-87.

[2]刘洋.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46-48.

[3]刘燕玲,何军,杨玲.“ 大统战” 视角下株洲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J].大学,2021(6):53-55.

作者简介:詹东妮,女,综合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