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年级班级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李华华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南开小学 745703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行为规范的认知有限,加上活泼好动,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根据个人喜好行事,上课交头接耳,下课追逐打闹,不仅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还会提升学生课间意外受伤的概率。培养规则意识,可以使学生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主动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教师不在教室时也能保持纪律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另外,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遵守班级规则引申至遵守社会规则,从尊重同学引申至尊重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为学生未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规则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引导学生参与规则制定

小学低年级学生渴望获得成年人的尊重与认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教师制定的班级规则,一味地强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师生、生生之间激烈讨论,而不是将规则作为教师强加在学生身上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使学生主动遵守规则。例如,在一年级刚开学时,教师组织一场“ 我的班级我做主” 班会活动,教师提出问题:“ 班级是我家,班级管理靠大家,在班级中怎样才能使大家愉快地学习呢?” 学生提到课上不随意说话,课下不打架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白板上做好记录,再次提问:“ 如果有学生出现以上行为,需要如何做呢?” 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回答,有学生说可以使用纪律口令“ 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讲话” 来约束大家,或者制定课间和睦相处的班级规定,教师做好总结,选择合理的意见纳入班级规则中,打印后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1]。如此一来,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规则制定中,认为自己的想法被教师与其他学生所认可,促使学生主动遵守班级规则。

(二)利用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有着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时,可以融入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有较高吸引力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同时,还需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情境内容过难,降低培养成效。例如,教师在“ 保持教室内卫生” 主题班会中,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 个人卫生” 的动画短片,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参与场景表演,教师做好引导,创设一个乱丢纸团、书本乱堆乱放的教室场景。表演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 脏乱的教室场景适合大家学习吗?为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提出学生可能会被地上的杂物绊倒摔伤,很难从乱糟糟的桌面上准确找到需要的东西,物品掉落后弄脏、摔坏,未丢的垃圾堆积时间久了会产生异味,导致学生听课注意力被分散。接着,教师再次邀请几名学生表演在整洁环境中学习的情境,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认识到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的重要性,从“ 我会自己准备垃圾袋” “ 我会劝阻其他同学乱扔垃圾” “ 看到地面有垃圾,我会主动捡起来” “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对垃圾进行分类” 四个方面主动约束自身行为,保持个人与教室卫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2]。

(三)树立榜样鼓励学生模仿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会主动模仿教师行为,以教师为榜样。此时,教师应主动规范自身,做到按时上下班、使用礼貌用语、保持卫生习惯等,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按时到校上课,见到老师会主动说:“ 老师好”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垃圾入篓、垃圾分类等,遵守班级规则。同样,教师还可以选择班级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同龄人榜样,将每周遵守规则表现最好的三名学生照片贴在“ 光荣榜”上,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自己对遵守规则的想法,以及如何遵守规则,使其他学生能够主动遵守规则。另外,为了巩固规则意识培养效果,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 榜样小明星” 分享会,邀请本月在遵守规则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转变,有学生分享:“ 过去我喜欢在上课时与同桌说话,导致我学习成绩下降,后来我努力克服这个问题,每节课认真听讲,教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回答出来。” 将榜样的力量渗透到班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四)建立及时奖惩管理机制

建立及时奖惩管理机制,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上看,适当的奖励属于正强化,能够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促使学生保持该行为。惩罚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学生违反规则后接受惩罚,使其牢记规则,减少违反规则的行为。教师应结合学生个体情况适当运用奖惩,在奖惩前清晰告知学生原因,并做到奖惩的及时、公平。例如,教师在班级规则的基础上,制定“ 小红花超市” 制度,规定学生一天未违反班级规定即可获得一朵小红花,若有违反行为按照严重程度扣除一或两朵小红花,每个月统计一次班级学生小红花累积情况[3]。教师在“ 小红花超市” 内放置学生感兴趣的小奖品,包括糖果巧克力、铅笔橡皮等,奖品越精美,所需要的小红花数量越多。若小红花数量为负数,教师与该生一对一谈话,了解学生多次违反班级规则的原因,并给予其取消一次课间游戏资格等惩罚。另外,对该月中获得小红花“ 全勤” 的学生,及时给予额外奖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励学生继续保持。

(五)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活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活动,对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为家长讲解正确的教育方式,双方保持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使学生无论是在家庭与学校生活还是在社交环境中都能受到规则的约束。教师采用“ 线上+线下” 的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建立班级微信群,在班级群中分享关于遵守规则的小故事,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巩固学生规则意识,或者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学生家中家访,了解更加细节的问题,针对性调整培养方案[4]。同时,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学生制定一些规则,每天刷两次牙、按时晨跑、整理自己的书本玩具等。例如,教师在线上沟通与家访中了解到某学生睡眠习惯不佳,可以为家长推荐《晚安,月亮》《大脑里的快递站》等关于按时睡觉的绘本故事,并建议家长制定一个“ 每天晚上八点半睡觉” 的规则,使学生能够以充沛的精力面对新一天的学习。该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性格动态调整方案,辅助家长完成家庭教育,有效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并达到双重约束,高质量育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积极意义,体会到规则对学生成长、班级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规则制定中来,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用树立榜样、及时奖惩等方式巩固学生规则意识,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家长与教师携手,实现规则内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利娟.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优化策略探究[J]. 中小学班主任,2024,(19):35-37.

[2]樊淡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规则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7):67-69.

[3]陈燕.基于体验活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J].新课程研究,2022,(16):123-125.

[4]江萍萍.刚性规则,柔性落地——例谈小学低年级“ 规则意识” 的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Z1):24-26.

作者简介:李华华(1985 年2 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环县,学历:本科(函授),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