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叶小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
一、培养学习兴趣,领悟数学思想
数学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的,因为数学大多的知识点都是公式,定理,推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很多需要死记硬背,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慢慢地不愿意学习数学。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根源和本质,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选择一些与数学文化有关的素材,将这些素材作为学习情境创设的基础,让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这样学生可以用肉眼更清晰地明白数学知识,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家发明这个数学知识点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知识时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精神所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历史故事,以故事的方式讲解出来,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让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学习模式更加通俗,生动,更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利用恰当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 多面体与棱柱” 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先了解多面体与棱柱的特点,然后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内容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多面体与棱柱是什么样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多面体与棱柱的不同和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并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都写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多面体与棱柱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方式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学习小组,实现思想互补
合理的小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进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这样,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统一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 4-6 人的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其次,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或知识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互动交流,实现思想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在合作中达成共识,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部分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前 n 项与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与公式,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开展了小组讨论活动。本课正式开课前,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 6 人,小组成员确定后,教师再将探究任务分配给学生。在作业指导下,各组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
总之,丰富高中数学教学,并不在于大量的练习,创新教育方式是无穷无尽的,要让教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的探索和积累。教师要多进行钻研,多用先进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更加灵活,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从研.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3(2):48-50.
[2]葛玲丽.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