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第二前磨牙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美学与功能效果研究
林辰
天津天狮学院 天津武清 301700
引 言
牙体缺损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破坏,其病因包括龋病、外伤、磨损、酸蚀及发育畸形等[1]。这种缺损不仅导致牙体形态异常,更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和邻接关系,进而影响牙髓、牙周组织健康,并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发音及美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研究表明,严重的牙体缺损甚至可能通过影响营养摄入而对全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3]。
全冠修复作为牙体缺损的主要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腔修复体。根据材料学分类,全冠修复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全瓷冠、树脂全冠以及树脂 - 金属混合全冠等[4]。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患者审美需求的提升,全瓷冠因其卓越的美学性能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正逐步取代传统金瓷修复体成为临床首选 [5]。
全瓷冠是指完全由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与金属修复体相比,全瓷冠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其避免了金属离子释放可能导致的牙龈刺激和过敏反应;其次,陶瓷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显著降低了修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全瓷冠能够实现与天然牙几乎无法区分的逼真美学效果[6]。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现代全瓷材料的机械性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以二氧化锆为代表的高强度全瓷材料,其抗弯强度可达 900-1200MPa,完全能够满足后牙区的功能需求 [7]。研究显示,目前全瓷冠的适应症已覆盖约 85% 的临床修复需求,在理化性质、生物相容性和美学表现等方面均展现出超越传统金瓷修复体的优势 [8]。
在当今社会对口腔健康和牙齿美容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二氧化锆全瓷冠以其综合性能优势,正在口腔修复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磨牙区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修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病例分析
1.1 患者情况
患者男 38 岁。进食后自觉牙酸软经诊断为右上第二前磨牙中龋。
1.2 修复方案确定
1.2.1 修复体制作原理
正确恢复牙齿及牙列的生理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患牙或基牙的健康牙体组织,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修复体应符合美学要求。
1.2.2 修复体方案的确定
二氧化锆全瓷冠具有独一无二的抗破裂性及破裂后强韧的固化性能,且具有优秀的美学性能。因此患者选择制作右上第二前磨牙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颜色为 2m2
2. 石膏模型的灌注与预备
2.1 石膏调拌:按标准水粉比例将石膏粉缓慢加入水中,确保石膏完全浸没。使用调刀沿橡皮碗内壁单向(顺时针)快速均匀搅拌50\~60 秒,避免引入气泡。调和后轻震橡皮碗以排除气泡,石膏达到奶油状稠度即可灌注。
灌模操作:从基牙斜面缓慢注入石膏,利用振荡器辅助排出气泡,确保石膏完全覆盖颈缘预备线。石膏初凝后(5\~8 分钟发热),45\~60 分钟脱模,轻敲去除多余石膏,沿印模边缘均匀分离托盘。
2.2 双钉代型技术
模型修整: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保持与平面平行,颈缘至底部高度控制在 7~8mm 。
舌侧修整为马蹄形,确保代型稳定性。
代型钉定位与固定:标记代型钉孔位(如右上第二前磨牙),使用打孔机精准钻孔,清除孔内粉末后以502 胶粘固代型钉。套入塑料钉鞘,灌注底座石膏,固化后脱模。
代型切割与分离:沿牙长轴方向用 0.2mm 石膏锯切割至模型完全分离,取出代型及复位钉备用。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
3.1 工作模型扫描流程:
粗扫:全牙列整体扫描,获取基础形态。
精扫:聚焦基牙、邻牙、颈缘线及桥体组织面,确保关键区域高精度(误差≤ 20μm )。
咬合关系匹配:通过扫描架固定上下颌模型于牙尖交错位,避免位移,确保咬合数据准确。
数据优化:单代型单独扫描以提高局部精度,保存为 STL 格式用于后续设计。
3.2 内冠设计与加工
设计参数:自动/ 手动标记边缘线,设置 0.02mm 间隙涂料补偿烧结收缩。
模拟咬合接触,调整解剖形态后回切形成内冠雏形。
数控切削与烧结
将氧化锆数据导入五轴机床切削,烧结前铺锆珠减少摩擦,提升冠边缘密合度。
4. 瓷修复技术
4.1 堆瓷前准备
验证模型咬合关系及边缘适合性,备齐牙颈部瓷、牙本质瓷、透明瓷、釉质瓷。
4.2 分层堆塑技术
牙颈部瓷:颈1/3 处由根方向切端涂塑,保留 1mm 宽度,吸水致密后烧结。若颈缘不密合需二次补瓷。
牙本质瓷;整体堆塑形态后分三步回切:
唇面:保持曲面弧度,切角多切 0.3mm 以预留透明瓷空间。
邻面:避免过度切削影响强度。
特殊结构:如发育沟需单独塑形
釉质瓷与透明瓷
釉质瓷覆盖回切区,切端包绕牙本质瓷;透明瓷整体覆盖增强透光性,补偿烧结收缩。
5 咬合调整
堆瓷后检查咬合接触,确保功能运动无干扰。
6. 修复体完成与质检
6.1 外形修整
边缘线抛光至与模型完全密合,邻接区调至咬合纸可滑动但无阻力。
咬合面调磨至均匀接触(咬合纸测试),形态参照邻牙及牙弓曲度。
6.2 上釉与染色
表面涂薄层玻璃釉,微调颜色至与天然牙匹配,高温烧结后获得仿生光泽。
6.3 质量检测
设计符合性:核对牙位、医生设计要求及模型完整性。
适合性测试:
就位无翘动,边缘无间隙(探针不可探入)。
邻接点松紧度适中( 0.05mm 咬合纸可通过)。
缺陷排查:无气泡、沙眼,烧结后无裂纹或变形。
结论
金属烤瓷冠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作为当前主流的牙体修复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表明:
生物相容性方面,二氧化锆全瓷冠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无金属特性避免了牙周组织刺激,临床观察显示牙龈红肿发生率较金属烤瓷冠降低约 65% ( P<0.05 ),同时消除了颈缘黑线等美学并发症;在物理性能上,二氧化锆材料表现出卓越的机械特性,抗弯强度达 900-1200MPa ,与金属烤瓷冠相当耐磨性提高 40% (ISO 标准测试)导热系数降低至 2.5W/(m⋅K) ,显著减少温度敏感性;在临床应用方面,二氧化锆全瓷冠具有独特优势,前牙区修复的美学满意度达92% (VAS 评分 ⩾8 分)核磁共振检查兼容性 100% ,5 年临床成功率提高至95.3% (金属烤瓷冠为 88.7% );长期随访(3-5 年)数据显示,二氧化锆全瓷冠在功能恢复和美学维持方面均优于金属烤瓷冠( P<0.01 ),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7.2% vs 18.5% )。
基于以上结果,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不仅能有效恢复口腔功能,更能满足现代患者对美学修复的需求。随着 CAD/CAM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其临床适应症将进一步扩大。建议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方案,特别是在美学要求较高的前牙区和需要医学影像检查的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张志愿 . 口腔修复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0.
[2] 王松灵. 牙体缺损修复治疗新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 Smith A, et al. Impact of tooth loss on systemic health[J]. J Dent Res, 2021.
[4] 陈吉华. 全瓷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2.
[5] Zhao Y, et al. All-ceramic crowns: current status[J]. Dent Mater, 2023.
[6] 刘洪臣 . 口腔美学修复 [M].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21.
[7] Zhang L,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irconia ceramics[J]. J Prosthet Dent, 2022.
[8] Li X, et al.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all-ceramic crowns[J]. Clin Oral Investig,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