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加工车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与优化调度策略
王卫
210124198510090010
一、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加工车间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通过对物理实体的数字化映射,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分析与优化。在机械加工车间中,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并制定优化调度策略,有助于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对推动机械加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加工车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要素
(一)物理实体
机械加工车间的物理实体涵盖机床设备、物料、工装夹具、操作人员等。机床设备作为核心生产工具,其性能、精度、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物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物料的流转和存储状况关系到生产的连续性;工装夹具用于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其合理选择和使用对加工精度至关重要;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状态也会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全面、准确地了解物理实体的特性和状态,是构建数字孪生模型的基础。
(二)数据
数据是数字孪生模型的血液,贯穿模型构建与运行的全过程。在机械加工车间中,数据主要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生产工艺数据、物料数据、质量检测数据等。设备运行数据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刀具磨损情况等,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工艺数据包括加工参数、工艺流程等,反映了产品制造的技术要求;物料数据涵盖物料的种类、数量、位置等信息,有助于实现物料的精准管理;质量检测数据则用于评估产品质量,为生产过程优化提供依据。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采集的范围和精度不断提高。除了传统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逐渐应用于机械加工车间,能够采集更多维度的数据,如工件表面形貌、装配过程中的位姿信息等,为数字孪生模型提供更丰富的输入。
(三)虚拟模型
虚拟模型是物理实体在数字空间的映射,包括几何模型、行为模型和性能模型。几何模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精确描述物理实体的形状、尺寸和结构;行为模型模拟物理实体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和动作,如机床的加工动作、物料的传输过程等;性能模型则用于评估物理实体的性能指标,如机床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等。虚拟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数字孪生模型的应用效果。
三、机械加工车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流程
(一)数据采集与传输
数据采集是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的首要环节。在机械加工车间,可采用多种传感器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过程参数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例如,利用振动传感器监测机床的振动情况,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刀具和工件的温度,优化加工参数。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当前工业以太网、5G 等技术为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提供了保障。
工业以太网凭借其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机械加工车间数据传输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采用标准的 TCP/IP 协议,能够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而 5G 技术的低时延、高带宽和大连接特性,为移动设备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提供了可能。例如,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AGV(自动导引车)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时传输位置和状态信息,实现精准调度。
(二)模型建立
1、几何建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SolidWorks、UG 等,根据物理实体的设计图纸和实际尺寸,构建精确的几何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需考虑物理实体的细节特征,确保几何模型能够真实反映物理实体的外观和结构。
随着轻量化建模技术的发展,对于复杂的机械加工车间场景,能够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模型的数据量,提高模型的渲染和计算效率。同时,参数化建模方法使得几何模型可以根据设计变更快速更新,增强了模型的灵活性。
2、行为建模:基于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等方法,建立物理实体的行为模型。通过定义事件发生的条件和顺序,模拟物理实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如机床的启停、加工操作的执行、物料的搬运等。
在行为建模中,
网等建模工具能够直观地描述系统中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资源的占用情况。结合数字孪生技术, Petri 网模型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动态更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动态仿真和优化。
3、性能建模:结合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性能参数,建立性能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物理实体的性能指标进行预测和评估,如加工精度的预测、设备能耗的计算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性能建模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例如,使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算法,对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性能预测模型。这些模型能够考虑多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比传统的经验公式更加准确和可靠。
(三)模型验证与优化
将构建好的数字孪生模型与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分析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差异,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若模型存在偏差,需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如修正几何模型的参数、改进行为模型的逻辑、优化性能模型的算法等,直至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物理实体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四、基于数字孪生的机械加工车间优化调度策略
(一)实时监控与动态调度
数字孪生模型可实时监控车间设备运行、物料库存、生产进度等信息。当出现设备故障、订单变更等异常时,系统触发动态调度机制,依据实时数据和优化目标调整生产计划与资源分配。实际应用中,海量数据处理及设备系统间协同是主要挑战,需借助分布式计算技术与统一数据标准解决。
(二)多目标优化调度
机械加工车间调度需兼顾生产周期、设备利用率、成本等多目标。基于数字孪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调度问题,平衡各目标权重以获取最优方案。面对多 Pareto 最优解,结合车间实际,用交互式决策筛选方案,并进行鲁棒性分析确保方案稳定性。
(三)协同调度
车间生产涉及机床、刀具、物料等多要素,基于数字孪生模型建立要素关联与约束,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提升协同效率。例如依机床加工能力和刀具寿命安排任务。同时,借助数字孪生平台打破部门系统信息壁垒,集成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等系统,通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辅助调度,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生产协同优化。
五、结论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构建机械加工车间数字孪生模型并制定优化调度策略是提升车间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要素和流程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优化调度策略,为机械加工车间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将在机械加工车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文磊,等。数控机床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J]. 智能制造技术前沿,2024, 15 (3): 25 - 32.
[2] 尹松。工业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J]. 工业信息技术学报,2023, 30 (4): 45 - 53.
[3] 方晨,等。基于数字孪生的作业车间调度模型 [J]. 制造系统期刊,2022, 63: 321 -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