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作者

戴淼

荆门市掇刀区高新学校 448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生物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探究实践强调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提升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生命观念的形成,能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生命现象,为后续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科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态度责任的养成则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培养核心素养对生物教学的推动作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促使初中生物教学不断革新。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还能推动生物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使生物教学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较深,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讲授法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实验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实验操作环节,改为演示实验或视频播放,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难以培养探究实践能力。此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初中生物教学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通过笔试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无法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有效指导,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每节课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融入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例如,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物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初中生物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主体上,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单姗 . 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 (09): 104-106.

[2] 宋尕莲 .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 [J]. 青海教育 , 2024,(12):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