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化系统兼容性缺陷识别与跨域融合改进路径
李先贤 孙园园
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516001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站 516001
引言
随着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基层信息化系统逐渐成为现代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肩负着政务事务落地实施、民众服务精准衔接等关键责任。近十多年来不断拓展,系统规模不断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但是基础架构差异化演进,技术标准非统一适配和部门壁垒重复投入交织,使不同的系统之间很难实现高效协同和信息共享流通。现阶段迫切需要将跨域融合作为深度识别兼容性缺陷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核心路径,从而形成覆盖面广,衔接有效,运行平稳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一、基层信息化系统特点
(一)系统种类多样
由于各层级基层单位所面对的管理任务和业务需求明显不同,因此信息化系统开发一般都把贴近现实工作定制化放在首位,结果造成该系统类型繁多,功能结构不一,且缺少统一设计逻辑和接口规范[1]。从实践运行来看,有的系统为社会治理服务,有的以卫生医疗为导向,有的应用于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等领域,同时由于机构选择喜好的差异,系统提供商,开发语言和平台架构等方面表现出高度异质化。碎片化的技术生态现状不仅会加大系统之间对接的成本,而且会对后期数据标准化处理及平台整合造成更高的技术门槛以及资源浪费。
(二)数据分散封闭
限于前期系统建设中权限控制逻辑和部门分割原则等原因,各种业务数据往往集中保存在封闭系统内,缺少跨系统数据接口,致使同一层级,乃至同一个单元内的信息不能高效流通 [2]。在响应资源需求时,需要人工干预不同的平台进行协调传输,这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响应时效。而且各个系统对数据格式,字段规范和更新频率没有统一的计划,进一步加重了数据整合过程中的复杂程度,构成了一个具有事实根据的信息孤岛,长期的经营给综合治理,精准决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阻力。
二、基层信息化系统兼容性缺陷存在问题
(一)接口协议不统一导致信息孤岛
不同系统开发阶段使用的通信协议,接口标准以及安全加密规则都不相同,没有标准接口框架使得期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业务同步,即使是同一个业务流程链条上,由于接口逻辑的失配往往会造成数据中断或者内容失真。“信息孤岛”效应既妨碍跨部门,跨业务数据集成,又导致信息重复采集和冗余存储,增加系统维护难度和管理成本,容易造成数据安全隐患和失误决策风险[3]。
(二)平台架构差异加剧系统冲突
目前基层单位所采用的几种系统都是分别建立在不同软件架构体系之上的,比如有的沿袭了旧的 CS 架构、有的已经向 B/S 架构过渡、还有一种是以混合架构来进行部署。系统升级和对接时,由于不同架构之间底层支撑一致性不强,往往会发生不能适配的情况。新老平台在驱动程序,兼容模块或者底层数据库等方面的不兼容性很容易造成运行冲突,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甚至会造成业务连续性的中断以及服务质量的降低。
(三)技术维护难度高制约持续运行
系统维护的过程需要涉及硬件设备的支持,软件程序的升级,接口协议的重构和操作的培训,兼容性的缺陷使这一过程更为复杂和烦琐。由于某些系统在文档规范上的缺失或原始开发者的高频流动,导致了系统维护主要依赖于一小部分人员,从而形成了技术孤岛现象,使得新加入的员工很难迅速接管。如果平台间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支持体系,就会形成长期运营的依赖性瓶颈,对于保证日常运营和突发响应构成约束,甚至导致系统很难适应政策调整和业务扩展等要求。
三、跨域融合优化对策
(一)制定统一标准强化底层兼容
解决兼容性问题首先要把制定信息统一标准,接口规范和通信协议作为中心工作,构建适合基层单位多类业务场景特点的基础标准体系,保证全部新增系统技术上的高互操作性。基于此要促进现有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利用模块化重构和接口适配器技术手段,实现各平台之间无缝连接,并且通过标准测试体系保证了其稳定性和可拓展性,形成了一套可持续技
术迭代和运行机制。
(二)推动中台建设提升数据融合
搭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架构可以将底层的技术差异和上层的业务逻辑有效地分开,使各个系统不需要直接开放,还可以通过中台实现数据交换,业务流转和功能调用等。中台应基于共享服务的思想,建设统一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消息队列和数据仓库功能模块,然后对各种系统资源进行集成,提高了数据复用率和业务协同效率,也提高了整体系统应对大规模并发,复杂业务链路和应急事件响应的弹性能力。
(三)建立协同机制打通职能壁垒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融合之外,需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上建立跨部门协同运行机制、成立信息统筹协调专门小组并负责系统对接过程、数据标准监督,故障处理通道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同时制定横向责任制度以保证多部门合作促进信息系统兼容完善。每个单位都需要在业务流程再造理念下重新界定已有责任,形成数据流驱动下业务联动治理模式,切实打破责任交叉,重复投入和信息封锁。
总结
目前基层信息化系统兼容性不足已经成为协同治理和服务提效关键瓶颈问题,根本原因是标准不一,技术架构不连贯和制度协同机制缺失。要实现跨域高效融合需要在技术,制度和组织三个层面上协同发展,并通过标准统一,中台建设和协同机制三位一体等完善路径,提高系统互联互通能力,加强数据整合,逐步建立起反应高效、协作有序、运转平稳的信息化生态,为进一步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卢科霖. 一种低成本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老旧系统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探讨 [J].IT 经理世界 , 2024(7):99-101.
[2] 王瑾 . 制浆造纸企业高兼容性框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构建[J]. 造纸科学与技术 , 2021, 40(6):62-64.
[3] 石安婷 , 夏梦 , 汪杨 . 面向医疗行业的信息系统兼容性测试 [J]. 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23, 41(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