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背景下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探析

作者

张驰

湖南霖昇工程技术技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大气污染作为主要的污染类型,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与生物的生存环境,且造成臭氧层破坏、海平面上升等,如何对其加以有效地应对,是很多国家与地区重点思考的问题。据此,尝试在双碳背景下,在环境保护工程中探索各类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在污染防治进程中总结经验,明确不足,更新环境保护工程推进方式,为环境治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稳定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1 双碳背景阐述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个时点达到最大值,后续进入下降回落阶段,其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碳中和指的是某个 团体或者企 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工程封存、海洋吸收、植树造林等方式被抵消掉,实现社会活动 氧化碳相对零排放[1]。双碳目标是中国提出的环保发展目标,即:中国将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 大气污染危害与来源

2.1 主要危害

大气污染主要危害可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讨论,即自然危害、人体危害。自然危害方面,造成臭氧空洞,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紫外线,保 ,臭氧层被破坏,造成臭氧空洞。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时,CO 排 波辐射,地球运转时产生的热量难以及时散发,温度不断上升, 威胁人类生存 [2]。增加酸雨,损坏动植物、建筑。影响太阳 断增加,大气能见度降低,阻挡光线,减少太阳辐射量。人体健 增加,且其直径比较小,会直接进入到人体,这种颗粒在人体内 的物质, 会严 重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眼睛等,又如CO,其进入人体,会与血红 血液输氧,出现中毒现象

2.2 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于各个方面,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分析。一是生活方面,冬季取暖、日常洗浴、做饭等都会带来大气污染,如燃烧加热耗费燃料物质,向大气排放油烟、煤烟等,生活垃圾堆积、分解,产生二次污染物 [3]。服务行业中的酒店、餐厅等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也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二是工业方面,各地区工厂数量持续增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张,造成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加,如炼胶厂、化工厂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烃类气体、无机气体等,在大气中持续扩散,加重污染。三是交通方面,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时产生NO2、CO、CO 等污染物。

3 双碳背景下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策略

环境保护工程指的是为使生态环境免遭污染、破坏,对已污染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所采取的各类投资活动、相关工作的总称,贯彻落实双碳政策的根本要求,提出相关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持续提升防治效果。

3.1 大气环境监测

实现对环境保护 染防治过程,灵活选择相关监测技术,具体包括 术等。结合自动监测站技术展开 氧化硫、PM2.5 等污染物的实时监 目标区域空气质量、评定污染源 类,如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 象条件、地形地貌等设置监测点位 。准备监测设备,结合监测目标,选择 校准设备,保证其处于较好状态。采集 环境参数,完成采样后,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样 软件记录、分析大气污染数据,支持多种数据 监测人员可通过缩放、拖拽、点击等操作进行数据分 性的改善措施。报告发布,撰写空气监测报告,描述监测 监测,持续跟进、监测空气质量变化,结合实际作出相关调整

图1 自动监测站大气环境监测流程图

3.2 大气污染预防

大气污染预防,可从多个方面同步展开。

(1)城镇功能分区与工业布局合理安排。一是遵循工业布局基本原则,地理风向优化,将工业区配置在城市郊区或者边缘,位置尽量处于当地最大频率风向最下次,减少废气吹入居民区的次数;严禁在居民区、医院周边、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修建工业企业。产业集聚与分散治理,在造纸、化工等高污染产业集群地区,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取消分散燃煤锅炉,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是制定功能分区管控措施,布置绿地系统,作为居民区、有害工业区的缓冲隔离带,要求大气污染超标单位限期整改,有计划地淘汰落后产能,新建工业项目达到国际相关清洁生产标准,以低毒或者无毒原料取代高污染原料。三是配套治理技术,推广“煤改电”“煤改气”“集中供热”等相关工程,在网管难以覆盖地区推广新能源、洁净煤等,淘汰燃煤锅炉;针对工业废气引入烟气脱硫技术、闭路循环工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化工企业配套废气回收装置,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5]。

(2)加强绿化工程建设。绿化建设,能阻挡、吸附、过滤灰尘、调节气候,对于预防大气污染有较大作用。多种植物选择与布局,结合治理区域内的气候、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花卉、树种等,建立多种类、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生长特点、 高度、 抗污染能力等,加以合理搭配、布局,如在城市管理区域内布置花墙、花坛,释放负氧离子,吸收颗 两侧种植高大乔木,限制污染物扩散,绿地、公园中增加湿地、草坪等,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新栽种 地被、绿篱等做好外侧收边。全面排查道路、广场、公园等绿地黄土裸露地块,做到“应绿尽绿”,若难以及时补植,覆盖仿真草、遮阳网。

3.3 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可从气体污染物质处理、大气除尘等方面着手,加以细致化分析。

(1)气体污染物处理。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在对其加以处理时,结合监测结果,体现处理针对性,以化工大气污染 VOCs 治理为例,探索各类治理技术的灵活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吸收法,即通过吸收剂直接吸收 VOCs,以微乳剂、稀磷酸吸收剂效果最佳 [6]。二是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吸收 VOCs,但需考虑吸附剂的孔径、粒径、VOCs 各组分浓度、操作条件(温度、气体流速、pH 值等),灵活选择硅藻土、活性炭、分子筛等。三是冷凝法,主要是通过降低温度或者提升饱和气压的方法从废气中分离出 VOCs,当冷凝设施温度持续降低时,造成 VOCs 空气混合气体温度下降,混合气体输送到冷凝设施,促进 VOCs 液态分离、回收利用,但在处理低沸点气体、复杂 VOCs 时,还需搭配冷凝水、液氮等冷凝介质,提升处理效率。四是燃烧法,彻底燃烧 VOCs,转化为水、二氧化碳,若废气比较复杂,选择高温燃烧法,设置燃烧温度 800-900℃,灵活选择蓄热式催化焚烧炉、直接焚烧燃烧炉、蓄热式焚烧炉,严控燃烧温度、时间条件等,回收燃烧热量。五是生物法,利用活性微生物将VOCs 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等,具体方式包括生物滴滤、生物洗涤、生物过滤。对比五种处理技术优劣、净化率,实现对其的恰当性使用,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化工大气污染VOCs 治理技术对比表

(2)扬尘控制。对易产生扬尘的石子、水泥、砂等散状材料,分类堆放,及时覆盖;对 48h 内无法完成的行道树栽植部位,及时覆盖,垃圾、物料、余土等当天清运;道路与种植土接壤位置,保持栽植土表层低于道路 3-5cmc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设置标准化围挡,保证主干道围挡高度 ⩾2.5m ,次干道高度 ⩾2m ,顶部布置喷淋装置,底部布置溢座,围挡外侧布置扬尘治理公示牌,给出监督电话、防治措施、责任单位等;材料堆场、施工主干道等重点区域进行 100% 硬化处理,选择碎石或者混凝土铺装;作业过程控制,拆除作业、土方开挖等工作开启喷雾系统,在封闭作业间中进行石材切割,配置水雾降尘装置,砂石、水泥等材料密封存放,运输车选择全密闭式车斗,出场前用三级沉淀池冲洗车身、轮胎泥渍。

3.4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提升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多项措施同步展开,提升治理效能。

(1)提升大气治理力度。结合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采取联防联动、协同配合、交互检查、相互支援等方式,对防治区域内的餐饮、汽修、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重点单位进行定期 + 不定期检查,提升检查标准;要求餐饮单位定期清运厨余垃圾、引入油烟净化装置,施工企业达到“六个百分百”管理标准[7]。针对大气污染排放长期招标,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对其作出警告、罚金等处置措施,必要时交予相关部门处理,在区域内塑造处理典范,形成长效化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2)定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由当地政府部门作出表率,以短信、物联网文件公布等形式,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公交、单车、步行等出行方式,节约资源,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共同维护城市大气环境。完善监督举报机制,畅通大气污染举报渠道,所有群众在发现相关单位存在严重大气污染行为时,可拍照记录,以电话、短信、多媒体平台等渠道匿名举报,针对确实存在相关问题的情况,对举报人作出奖励,营造良好的大气污染治理氛围。

结语:综上,文章就双碳背景下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以上提出的各类策略是基于文献研究、分析以及创新性应用基础上得来的,因此具备较高可行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保护工程推进环境,提升了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策略相对简略,为给出具体的应用流程,在后续研究中应结合实际状况对其加以丰富、优化,使其更具参考价值,为大气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智丽 .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治理探讨 [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5(3):137-139.

[2] 时若松.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6):25-26.

[3] 秦婧芹 . 基于双碳目标下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研究 [J]. 葡萄酒,2023(8):196-198.

[4] 翟凤梅.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5(2):132-134.

[5] 黄文亮. 大数据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策略研究[J]. 前卫,2024(23):168-170.

[6] 王文娟,孙亚男,马云涛 .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及对策阐述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3):108-110.

[7] 伍红亮. 简述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危害与防治措施[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