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
李小卫
河南路星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引言
交通公路工程涉及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附属设施等多种结构类型,施工期长、工序复杂、环境条件多变,质量与安全管理面临严峻考验。传统的管理模式偏重经验与事后检查,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导致工程返修、延误、事故频发。全球范围内,随着建筑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公路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逐步向全过程监控、风险预警与绩效考核方向升级。如何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构建集材料检测、工艺管控、过程监测、应急处置与管理评价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已成为工程管理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梳理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然后以典型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当前管理中的共性难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旨在为行业实践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一、材料质量监测与隐患预控
公路路基和路面结构质量取决于材料性能,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石灰、砂石、沥青等关键材料进行精准检测和动态监控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施工现场须配备或委托具资质的检测实验室,依据国家规范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检测,并建立材料批次档案。沥青混合料需进行级配、黏度、延展性、车辙试验等常规和特殊性能试验,路基材料需检验颗粒级配、压实度、含水量等指标。通过将检测结果与施工设备的实时数据(如压路机压实次数、振实能量)关联,形成材料 - 设备 - 质量的闭环预控体系。对于检测中发现的偏离指标或潜在质量隐患,应即时启动“停工—分析—整改—复检”流程,并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问责,以避免材料问题对后续路面结构耐久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二、施工工艺管控与关键节点管理
交通公路施工工艺涉及路基开挖与回填、基层铺设、沥青路面摊铺、护坡防护和桥隧施工等多个阶段,每一工序都需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执行。为消除工序衔接处的质量薄弱环节,应在设计阶段联合施工、监理与质检单位开展工艺方案论证,明确工序界面质量验收标准与检测要点;在施工过程中,通过BIM 可视化模型与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度融合,实施工序模拟与碰撞检测,保证临时设施、管线、排水系统与主体结构协调一致。对于路面摊铺,可引入智能温控铺装设备,实现摊铺温度与速度的双重自动控制;对于桥梁预应力施工与砼浇筑,引入张拉力在线监测与混凝土实时强度测试仪,确保关键节点参数不超标。每完成一个工序,都需要专业检测人员依据“先验收、后转场”原则,通过现场抽检和非破坏试验的组合方式验收,验收结果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可追溯、可回溯的节点质量档案。
三、过程监测与动态评估
公路施工受气候、地质、水文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质量与安全风险在施工全过程均可能发生。因而建立覆盖现场、后台与远程监控的动态评估体系十分必要。现场可部署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对振动、地基沉降、路面温度、气象参数等关键指标实现24 小时不间断监测;通过无线传输与边缘计算,将原始数据汇总到云端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判别数据异常并生成预警。监控中心依据预警等级触发相应的处置流程,并推送至现场管理人员移动端,实现及时响应与闭环处置。在隧道及涵洞施工阶段,也可同步监测围岩应力与支护受力情况,避免施工扰动导致地质灾害。动态评估不仅覆盖质量风险,也应包括安全风险,通过人脸识别与智慧帽检测作业人员位置和生理状态,结合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评估高风险区域,提前部署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资源。
四、安全文化建设与培训考核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员,技术再先进也需建立牢固的安全文化与制度保障。企业应在项目启动之初开展安全理念宣贯与专项风险辨识,组织全员参与的安全承诺仪式,并将安全目标纳入项目绩效考核,与质量、进度同等重要。针对不同工种与不同施工阶段,制定分级分类的安全培训计划,覆盖法规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案例分析;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教育角”定期更新安全警示和典型事故警示。安全考核既包括定期考试,也包括隐患排查、现场测试与文明施工评分,将考核结果与项目奖金、晋升机制挂钩,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此外,应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工人夜校、安全“微课”与虚拟现实(VR)事故演练等多样化形式,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推广
信息化与智能化是提升公路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除前述传感器与BIM 技术外,还应推广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在项目管理平台上集成工程量实时统计、进度可视化、质量缺陷自动登记与整改推进功能,使各方在同一系统中协同工作;同时,在安全管理上引入可穿戴设备与现场短距通信,实现事故发生后的一键报警与定位救援,大大提高反应速度。无人机巡检与自动化机械施工设备的应用,也可降低高危作业人员的现场暴露风险,提高施工质量精度。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需要投入必要的软硬件资源,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以确保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结论
交通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需要从材料检测、工艺管控、过程监测、文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安全管理闭环体系,并通过 BIM、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装备等技术手段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与事后评价,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实施过程中,还应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完善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机制,推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同联动,并注重安全文化与制度建设。未来,公路施工将进一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应持续优化质量与安全关键指标,加强多项目多系统的协同管理,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制度,并推动行业标准与法规的更新完善,为公路建设的高质量、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赖晓芳 . 超高层项目在工程管理中的难点分析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23(12):189-191.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4.12.064.
[2] 柴玉娇 .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12):37-38.
[3] 范梅香 . 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理控制分析 [J]. 水上安全 ,2024,(2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