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刘力艳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三中学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生物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使命。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充满探索欲望。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讲解生物的遗传现象时,以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相似性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发现所学的生物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生物学科的许多概念和原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联系生活中储存蔬菜时需要保持通风透气的现象,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尝试制作酸奶或泡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微生物发酵的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等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内容时,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实际行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整合
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与生物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可以引入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化,如河流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城市绿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等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农业生产实际,如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讲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结合生活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物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制药等,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在讲解基因工程的内容时,让学生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讲解病毒的结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创新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学习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时,创设一个餐厅就餐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厨师,模拟食物的消化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项目式学习法:开展与生活相关的生物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植物调查项目,学生需要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观察和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生物知识水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探究法: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进行植物向光性实验时,让学生在家中种植豆芽,观察豆芽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实验,更深刻地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理。
(三)教学资源的生活化拓展
利用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蕴含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开展生物学习活动,如让学生在家中饲养小动物、种植花卉等,观察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生物问题,分享生物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开发社区资源: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大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社区的花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所,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还可以邀请社区中的生物专业人士,如园艺师、兽医等,到学校进行讲座或指导学生开展生物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整合网络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拥有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生物科普视频、阅读生物科普文章、参与生物在线讨论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如在线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评价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生活化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资源,让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 刘恩山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 胡玉华 .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 教育学报 , 2017, 13(2): 55-61.
[4] 陈月梅 . 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J]. 中学生物教学 ,2021(12):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