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作者

阿日温

扎赉特旗胡尔勒中心学校 137617

引言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音乐课对于学生综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以身体动作为基础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就是倡导让学生身体来感受和表达音乐,将音乐中的音符、旋律、和声都带到学生的肢体之中,进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此种教育方式或没有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仍然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探究如何有效将体态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十分重要,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小学生音乐课教育的质量。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体态律动

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包含多种多样的音乐作品以及丰富的内容,但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运用它的特点并开展体态律动技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认知程度以及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应根据教科书内相应的内容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体态律动方案,方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领会和欣赏音乐,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对于五年级课程内教材《美丽的家乡》而言,该歌曲旋律优美的同时兼具本地区的特点,展现了人们在家乡的深厚情感。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领会到这种情怀,作为教师应该针对该段音乐的节奏以及情绪特征,创设体态律动。在初始阶段,节拍较为舒缓、曲调轻柔,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用双手轻轻摇摆身体,好像在描摹自己家乡的风光 ; 随后,在该段音乐转入主体段时,节拍更加急促、曲调动感十足,作为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轻轻踏步行走,与此同时挥舞手掌大力地拍打,以此展现对家乡的深切情感 ; 紧接着,在进入到该段的副歌段落时,歌曲情调激昂,作为教师要求学生挺直身体将双臂举过头顶,同时把头部向后伸展,通过手臂大幅度的摆动来表达歌曲里包含的那份爱恋之情。[1] 学生通过这些联系密切的身体动作,很好地体会到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明白了歌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加强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二、借助游戏活动,开展趣味体态律动

小学时期的学生都有活泼好学爱探索的特点,但是传统的、单一的音乐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对于爱玩游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在音乐中添加一些游戏元素的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有趣味性的氛围下让小学生接触到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五年级的《丰收的喜悦》这节课中,教师通过“丰收大冒险”的游戏加入到体态律动的教学中。教师预先营造一个农田一般的教室环境,并在教室环境中布置一些“丰收任务点”。在游戏开启之后,随着《丰收的喜悦》歌曲的进行,学生进行这趟“农田之旅”。音速较快时,学生步伐随之加快,音速变慢,步伐随之变慢。到达“丰收任务点”之后,学生需依据任务牌上所给任务做出正确的手势表演。如果任务提示是要“农民收割庄稼”,那么学生双手做出如同使用镰刀那样砍动的同时,自身也需以身体作屈伸配合的律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沉浸在欢快的音乐之中,同时通过有趣的身体动作更进一步感受了歌曲所表达的丰收喜悦,这一趣味性身体动作游戏让学生学中玩,在玩中学习,增加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体态律动需求

小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节奏以及身体协调方面都具有个人特点。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有些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学生会无法适应课程进度,而基础好的学生也没有进步的空间。进行差异化教育的方式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当进行小学生五年级班《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在学生音乐基本知识较差、身体协调性一般的学生 A 类学生时,教师可以制定较为容易的姿势动作内容,让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跟随乐曲的旋律轻轻地点头或者拍手,感受音乐的节奏。等到学生能够做好这一方面的基础训练后,学生可以去尝试做简单的左右摇晃动作,以此来巩固学生对音符节奏的体验感。而对音乐基础知识雄厚、身体协调性良好的B 类学生,则可以设定一些复杂一些的姿势动作内容。比如在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时,要求学生用手臂做出划船的动作,并随旋律音符跳动的变化节奏轻轻摇晃身体;在曲子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一人划船,另一人为舵手,以配合音乐节律做出各自相应的动作。[2]以便能够更丰富的方式抒发出该曲的情绪和情感,并引导学生更加充分地追求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同时在授课全程,教师会依据各阶段的学生实践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这种方式的身体韵律活动受益,增强自信心,以优化学习效果。

结束语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体态律动、借助游戏开展趣味体态律动、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以及鼓励学生创作深化体验等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学生在音乐与身体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尤 雅 . 体 态 律 动 在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智力 ,2023(14):21-24.

[2] 王艺蓉 . 浅析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途径[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2 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 ( 一 ):2022:33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