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应对策略研究
石长友
云南兴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63000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参与人员众多等特点,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难点,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难点
2.1 人员管理方面
2.1.1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他们往往对安全规章制度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如不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等。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安全风险,也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
2.1.2 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部分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招聘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缺乏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安全管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难以有效地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此外,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也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2.2 设备与材料管理方面
2.2.1 设备老化与维护不及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设备老化严重。同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增加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和事故的风险。
2.2.2 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然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此外,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材料采购环节偷工减料,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这些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管理方面
2.3.1 施工现场复杂多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通常涉及多个施工区域和作业面,不同工种之间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 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恶劣天气、地质条件等。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风、暴雪等,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会变得更加危险,容易引发滑坡、坍塌等事故。此外,复杂的地质条件也可能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如地基不稳定等。
2.4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
2.4.1 制度不完善
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规定不明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执行。此外,安全管理制度的更新不及时,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4.2 执行力度不足
即使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往往存在打折扣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一些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和认识,不遵守制度规定,也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人员管理
3.1.1 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讲座、视频教学、现场演示等,提高培训
的效果。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3.1.2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应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同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安全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强化设备与材料管理
3.2.1 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
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设备的更新换代,淘汰老化、落后的设备,引进先进的安全性能高的设备,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2.2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
在材料采购环节,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严禁在工程中使用。此外,加强对材料储存和使用过程的管理,防止材料因储存不当或使用不当而影响质量。
3.3 优化环境管理
3.3.1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
在工程开工前,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划分不同的施工区域,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和职责。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的设置,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3.3.2 应对自然环境因素
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风、暴雪等,应停止室外作业,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4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3.4.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细化安全管理流程和标准。同时,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2 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处罚,绝不姑息迁就。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对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面临着诸多难点,如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设备老化、环境复杂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加强人员管理、强化设备与材料管理、优化环境管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君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四川建材,2020,46(02):194-195.
[2]黄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8):97-99.DOI:10.16673/j
[3]李彦青.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策略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1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