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何静

淮北市太阳城学校 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地理素养。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例如,通过地理实践调查、地图绘制、情境模拟等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在实施地理活动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资源不足、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活动教学的基本概念与新课改要求

活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它涵盖地理观测、实验、调查等活动。新课改要求地理活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从“做中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2.当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施现状

当下,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已认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实践。一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天气观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然而,整体实施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受教学资源、课时安排等因素限制,活动教学开展频率较低。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对活动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活动设计不足、形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活动设计不足表现为部分活动缺乏明确目标与合理规划,活动内容与教学重点脱节,学生难以通过活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形式单一,多局限于简单的课堂讨论,缺乏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多样化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以学生的活动结果为评价依据,忽视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实践性和探究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活动教学需注重科学设计,增强实践性与探究性。以淮北市濉溪县濉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为例,可设计如下地理实践活动。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分组,明确各小组任务。带领学生前往濉河周边,实地观察河水颜色、气味,测量水流速度等基础水文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河岸周边植被覆盖情况,分析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在探究水污染方面,学生可采集水样,利用简易检测工具检测水中污染物含量,如酸碱度、溶解氧等指标。针对水土流失,测量不同地段的土壤侵蚀深度,探究地形、降水强度等因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回到课堂后,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共同探讨濉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地理实践能力与探究思维,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环境问题的紧密联系。

2.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

为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丰富活动形式至关重要。除实地考察外,地理实验能将抽象地理知识直观呈现。在模拟地球公转与自转实验中,利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学生能清晰看到昼夜交替、四季更迭现象,深刻理解地球运动原理。角色扮演活动则能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差异的感悟。例如,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极地地区居民,模拟他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能直观感受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小组竞赛形式也能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如开展地理知识竞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环节,内容涵盖地理常识、地图识别、现象分析等,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全方位提升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初中地理活动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该体系需全面涵盖活动过程与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环节,是否全身心投入。考量合作能力,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重视创新思维,留意学生是否能提出新颖观点、独特见解。在评价方式上,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小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收获与不足。接着小组内成员互评,从不同角度给予客观评价。最后教师综合各方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全面总结。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如颁发“地理小能手”“最佳合作奖”等荣誉,激励其持续进步;针对存在不足的学生,教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如鼓励在团队协作中更积极表达观点、在探究问题时拓宽思考维度等,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三、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活动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体验。如通过 VR 技术让学生虚拟游览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观,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色。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实时记录学生活动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提升活动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2.加强跨学科融合,拓展地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将地理与生物、历史、美术等学科融合。在学习“生态系统”时,结合生物知识讲解生态平衡;学习“文化景观”时,联系历史知识阐述其形成背景,借助美术知识描绘地理景观。跨学科融合使学生从多学科视角理解地理知识,拓展学习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3.优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组织活动教学的能力

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活动教学专项培训,邀请专家分享先进经验与教学案例。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活动教学心得,提升教师活动设计、组织与指导能力,为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究能力培养,而活动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地理活动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教学活动设计、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优化策略,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未来,初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跨学科融合,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李娜.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J].地理教育研究,2023(4):58-65.

[2]陈建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 2022(6):33-40.

[3]刘伟,赵鹏.活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学探索,2023(2):21-29.

[4]杨春梅.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22(8):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