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杨建华 陈学红 廖友林 杨枫 石星

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湖南常德 4150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扎实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因此,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行业正面临空前的成长契机与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正经历着深远的影响[1]。应对这种变化,我们需强化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思政课程作为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关键手段,其体系的连贯性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点。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思政教育,发布多项政策,着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队伍的创新发展。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引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平台。

三、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内容衔接不畅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课程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和脱节现象。小学阶段注重基础道德教育,中学阶段则逐渐引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而大学阶段则更加强调理论深度和广度。然而,由于各阶段课程内容缺乏明确的衔接点,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常常依赖于讲授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个性化差异。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思政课堂效果不佳。

(三)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思政课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然而,当前思政课师资队伍在学历背景、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复杂多变的思政教学任务。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及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估。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足以全面体现学生在思政学习上的成效及其成长进程。

四、应对策略

(一)强化课程内容的衔接性

构建连贯的知识体系与明确教学重点,我们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精心设计思政课程内容。在小学阶段,我们侧重基础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进入中学阶段,我们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到了大学阶段,我们则强调理论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递进有序的知识体系。同时,我们加强跨学科融合,将思政课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艺术等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来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虚拟实践等活动,显著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思政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我们致力于加强教师专业素养,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们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强的师资团队,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青年骨干等手段,提升整体师资素质。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教学奖项、提供科研经费支持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理论知识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评价、道德品质考察以及实践能力评估,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政素质和能力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及进步幅度的关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同时,我们强化反馈与改进机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五、总结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关键任务,对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2]。面临课程、教学、师资和评价体系等问题,需加强内容衔接、教学创新、师资建设、评价完善,构建系统思政教育。未来,将持续关注思政课建设动态,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新蕾,陈柔仪,梁艳梅.“三位一體”教学模式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策略[J].品位·经典,2024,(19):134-137.

[2].谢震,黄琪.问题链教学创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4,(04):55- .

本文是 2022 年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XSP22YBZ060)“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