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孙娣

南昌航空大学 330063

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汇聚地,在学科服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的创新路径,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一)服务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图书馆仍秉持传统的服务理念,侧重于资源的收藏与借阅,对学科服务的主动意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科服务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入了解学科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积极性,导致服务与学科实际需求脱节。

(二)服务模式单一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多集中在文献检索培训、参考咨询等基础服务上。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如学科竞争力分析、科研项目跟踪服务等开展较少。服务方式也以被动响应为主,缺乏主动推送服务,无法满足学科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三)服务技术应用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学科服务中,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挖掘学科信息、分析学科趋势方面的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导致学科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不高。

(四)学科馆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学科馆员是开展学科服务的关键力量,但目前部分学科馆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学科馆员缺乏相关学科背景知识,对学科研究动态了解不足,在为学科用户提供服务时,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和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服务理念

首先,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应将学科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用户的特点、需求和使用习惯。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反馈,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和优化学科服务内容与方式,提供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其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图书馆要主动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科研项目进展等信息,提前了解学科用户的潜在需求。主动推送相关的学术资源、研究成果和服务信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学科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服务模式

首先,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嵌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过程中。例如,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参与课程设计,为课程提供定制化的文献资源推荐和信息素养培训;深入科研团队,跟踪科研项目进展,提供全程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服务。其次,建立学科服务联盟: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建立学科服务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学科服务。例如,联合开展学科竞争力分析、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等,提升学科服务的规模和质量。

(三)创新服务技术

首先,应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用户借阅记录、检索行为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科用户的资源需求偏好、研究热点等信息,为学科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实现精准服务。例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学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文献资源。其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科服务的智能化。如利用智能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咨询服务,解答常见问题;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文献资源进行自动分类和标引,提高资源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提升学科馆员素养

首先,加强学科知识培训: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学科馆员参加相关学科的知识培训,邀请学科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鼓励学科馆员参与学科的学术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水平。其次,提升信息素养和服务技能:加强对学科馆员信息素养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数据分析、信息挖掘等技术。同时,培养学科馆员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学科服务平台

首先,整合资源与服务:构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将图书馆的各类学科资源,如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进行整合,同时集成多种学科服务功能,如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学科动态推送等。用户通过一个平台即可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其次,实现个性化定制:在学科服务平台上设置个性化定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需求和兴趣偏好,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和界面展示。平台根据用户的定制信息,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资源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二)开展学科知识服务

首先,提供学科知识导航:对学科领域的核心资源、研究热点、重要学术机构和学者等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构建学科知识导航系统。为学科用户提供清晰的学科知识脉络和资源指引,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学科领域的整体情况,获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其次,开展知识挖掘与分析服务:利用知识挖掘和分析技术,对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例如,分析学科领域的研究趋势、热点问题、学术合作网络等信息,并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为学科用户的科研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三)加强与学科团队的合作

首先,建立学科联系人制度:为每个学科团队指定专门的学科联系人,学科联系人由学科馆员担任。学科联系人定期与学科团队沟通交流,了解团队的科研需求和困难,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其次,参与学科团队科研活动:鼓励学科馆员参与学科团队的科研项目申报、开题论证、成果评价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科馆员可以从信息资源的角度为学科团队提供建议和支持,协助学科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的创新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学科建设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应持续创新学科服务,为高校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2,42(10):123-129.

[2]王丽.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路径[J].情报探索,2023(6):105-110.

[3]张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4(4):98-103

作者简介:孙娣,1973 年 10 月,女,江西南昌,馆员,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