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策略、方法与技巧探究
韩琦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 民族幼儿园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对深度学习理念的持续关注,学前教育界也开始积极探索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游戏作为幼儿认知世界的核心方式,自然成为研究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切入点。在户外自主游戏场景中,孩子们全情投入的身影、专注探索的神态,生动诠释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幼儿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培育幼儿的专注力、好奇心与问题解决能力,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在引导幼儿进入深度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户外自主游戏指导中,"观察优先、适时介入"的原则,帮助教师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同时,及时识别并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教师介入方式不当,不仅无法提供有效支持,反而可能干扰幼儿的自主探索进程。因此,教师亟需通过专业能力提升,构建科学的支持策略体系。
关键词:幼儿深度学习;教师支持;户外自主游戏
引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态,保障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并结合地方特色创设丰富多元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支持幼儿开展持续性探索。户外自主游戏在彰显独特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权的基础上,通过适宜的支持策略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如何平衡"放手"与"引导"的关系,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介入游戏,完善游戏规则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确保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育任务。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其难以时刻保持行为自律,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专业指导能力,适时介入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为了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以平等的伙伴身份与幼儿互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幼儿接受和遵守游戏规则。作为规则的维护者,教师要敏锐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制止可能损坏游戏道具的行为。当幼儿出现违规行为时,应采用适宜的教育方式引导其认识规则的重要性,而非单纯实施惩罚[1]。户外自主游戏虽然强调自由探索,但这种自由需要建立在合理的规则体系之上。相较于刻板的文字规定,教师可以设计更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隐性规则。例如,通过在跑道粘贴标识辅助幼儿完成竞赛游戏,利用模拟交通场景帮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将生活常识融入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深度学习。
二、游戏联系生活,强化生活指导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丰富生活经验,拓宽认知视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游戏设计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经验融入游戏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知识和技能。户外游戏场地的开放性为选择多样化的生活素材提供了可能,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游戏主题。例如,通过消防演练、防拐骗情景模拟等活动提升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从单纯的观察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扮演游戏角色深入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种深度参与不仅能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还能增进师幼互动。通过生活化的游戏指导,幼儿能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深度学习体验,从多个维度认识生活,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善用语言艺术,构建和谐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户外游戏指导中,语言艺术是教师实现有效引导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对成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局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语言进行指导。教师需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与幼儿沟通,运用童趣化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充满感染力的语气,将教育意图自然融入互动中,从而拉近与幼儿的心理距离,营造积极融洽的游戏氛围[2]。
面对游戏中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语言策略。当幼儿在游戏中遭遇困难时,教师应避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用温和鼓励的语言循循善诱,例如:“我们一起想想办法,你觉得下一步可以怎么做?”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当幼儿取得进步或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具体且真诚的肯定,如:“你刚才想到用积木搭桥的方法太有创意了!”通过积极的语言反馈,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增强其面对挑战的自信心。
对于在游戏中表现出迷茫、不知如何参与的幼儿,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游戏,以同伴的口吻提议:“我们来玩个送货游戏吧,你当小司机,我当仓库管理员!”借助这种语言暗示和共同游戏的邀请,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式提问,如:“为什么小车在这里会打滑?”引导幼儿观察游戏现象,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从而拓展思维深度,丰富知识储备。
四、聚焦个体差异,实施精准教育指导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仅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还会影响深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户外自主游戏指导中,必须关注幼儿的个性化特点,通过细致观察和科学分析,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引导。
在户外游戏中,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教师应避免直接介入解决问题,而是以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幼儿自主表达想法和感受。例如,当幼儿因争抢玩具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耐心询问:“你们为什么都想要这个玩具?有没有办法让两个人都能玩得开心?”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协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技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是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幼儿建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其社会性发展。此外,教师还需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参与度。对于性格内向、不愿主动参与游戏的幼儿,教师应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和需求。例如,通过温和的询问:“你看起来对这个游戏不太感兴趣,你想玩什么?我们可以一起试试看!”尊重幼儿的意愿,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游戏建议。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游戏,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探索,让性格迥异的幼儿在互动中实现优势互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参与积极性。
总结:作为人生发展奠基阶段的重要教育载体,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综合能力发展与认知体系建构具有深远影响。要充分发挥户外自主游戏的育人价值,实现幼儿深度学习目标,教师需精准把握指导策略。通过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提供个性化实践支持,帮助幼儿积累多元学习经验,丰富游戏活动的教育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成为幼儿探索的支持者,又要充当成长的引路人,以专业的教育智慧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让户外自主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傅榕芳.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实践现状与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5):41-43.
[2]李婷.幼儿园户外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介入指导策略[J].新教育,2024(17):104-106.
[3]黄纯真.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0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