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理念下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段年级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韩洁

明光市新生小学23900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段年级中的应用策略: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式学习;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深化探究式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探究式学习空间。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高段年级;应用

引言:小学高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建构新知,提升数学素养。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例如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折线统计图,如体温变化图、股票走势图等,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记录一周的睡眠时间,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分析自己的作息规律。学生在亲身体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而且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睡眠时间统计图,交流讨论如何利用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睡眠质量,在实践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小组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式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2]。以《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公平分配一块巧克力"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平均分割的方式感受分数的等分关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数的基本含义,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其他意义,小组讨论"如何用分数表示一组物品中的一部分",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理解分数表示数量关系的含义。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深化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深化探究式学习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深化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尝试、反复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在学习《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圆的探秘"活动,让学生利用圆规、剪刀、彩纸等材料,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探究圆的组成要素和基本性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发现圆由圆心和圆周组成,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等特征,加深了对圆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寻找生活中的圆"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圆形物品,如钟表、车轮、盘子等,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探究式学习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是拓展探究式学习空间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和互动工具,开展个性化、自主化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通过探索、实践、交流等方式,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素养。同时,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授《倍数与因数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APP设计倍数与因数的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拖拽、点击等互动操作,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和因数关系。学生在操作中,通过观察、归纳、猜想,发现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线数学社区,与其他学生开展探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共同探讨倍数和因数的应用问题。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通过多角度分析问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探究能力,如表1所示。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段年级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探究式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必将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正林.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文理导航(中旬),2025,(04):85-87.

[2]乔龙叶.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5,(02):199-201.

[3]曾智鸿.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