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传感器到生态故事
韩云峰 曾臻
樊城区教研室 湖北 襄阳 441000
一、引言
在传统课堂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教学多依赖图片、文字和一次性实验,缺乏时间跨度与真实情境,学生往往无法形成对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整体认知[1]。
信息技术和传感器设备的发展,为中学生物提供了低成本、长时间、自动化的环境与生物监测可能 [2]。然而,将这些技术与大概念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尚不充分。
本研究以素养导向为指引,基于PBL 模式,探索如何通过校园生态监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中自主构建并迁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大概念。
二、研究基础与理论支撑
1. 大概念教学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涵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二者的动态平衡,是贯穿生态学的重要科学思想 [3]。
2.PBL(项目化学习)
PBL 强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价值观 [4]。生态监测项目天然具备真实性和跨学科属性,适合PBL 实施。
3. 科技赋能教学
传感器、数据可视化和远程监测技术可打破课堂时空限制,提供连续、客观的数据支撑,有利于学生发展数据思维与科学论证能力 [5]。
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学习传感器与数据平台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开展校园生态监测,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可视化与结论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与跨学科思维,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真实数据分析深化大概念理解。
2. 难点:将课堂所得迁移到更广泛的生态与社会情境中。
3. 教学流程
(1)项目启动与问题引入(10 分钟)
教师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短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校园里的动植物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该怎么做?
(2)方案制定(20 分钟)
学生分组选择监测区域(如草坪、人工湖、花坛等),设计监测内容与工具使用方法。
(3)数据采集(两周课余时间)
1. 温湿度传感器:记录环境因子变化
2. 光照记录仪:监测光照强度曲线
3. 红外相机:拍摄夜间和隐蔽处的动物活动
4. 物种记录表:手动补充未被设备捕捉到的物种(4)数据分析与可视化(40 分钟)
学生将数据导入在线平台(如 Excel、Google Data Studio 等)生成曲线图、热力图与物种出现频率图。
(5)大概念建构(20 分钟)
学生结合数据与观察记录,提炼出“环境因子变化影响生物分布与活动”的规律。
(6)迁移与延伸(10 分钟)
讨论:如果全球气温上升 2% ,哪些物种可能会迁移或灭绝?能否用同样的方法监测家乡的湿地?
四、实践过程与成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七年级两个平行班(实验班 43 人,对照班 42 人)。实验班采用传感器+PBL 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 + 单次调查模式。
2. 结果数据
大概念理解测评:实验班平均分提升 35.4% ,对照班提升18.6%。
科学探究能力测评:实验班提升 44.2% ,对照班提升 20.3% 。
迁移能力测评(基于新情境问题解决):实验班提升 39.7% ,对照班提升15.1%。
环境保护态度问卷:实验班 94.8% 表示愿意参与更多生态保护活动,对照班为 76.2% 。
3. 学生反馈
“看到夜间猫头鹰出现在操场边,我第一次觉得校园也是一个小生态系统。
“数据让我发现,雨后昆虫真的变多了。”
五、讨论
1. 真实数据增强了概念深度
学生基于连续数据理解生态系统动态,而非单次观察的静态结果。
2. 技术降低了探究门槛
低成本传感器使长期监测在初中课堂可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体验感。
3. 迁移能力提升明显
学生能将校园案例类比到全球气候变化、湿地保护等更复杂的情境中。
六、结论与建议
1. 科技赋能的PBL 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大概念理解、科学探究与迁移能力。
2.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平衡数据采集与解释,避免“为收集而收集”。
3. 建议未来将该模式扩展到区域生态监测、跨校数据共享等更大范围的协作项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李明 , 赵慧 .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中学环境教育探索 [J]. 中学生物教学 , 2023(4): 12- 15.
[3] Biggs J. T 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M]. McGraw- Hill Education, 2011.
[4] T homas J W. A R eview of R esearch on Project- Based Learning[EB/OL]. 2000.
[5] Weathers K C , et al. T he Global Lake Ecological Observatory Network: Science, cyber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outreach[J]. Bulletin of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 94(4): 486- 500.
本文系市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3 年度立项课题“ 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大概念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相关成果(课题编号:X JKGB2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