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精度提升
彭强
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勘察测绘院 417699
一、引言
地形测绘作为获取地球表面地形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等众多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地形测绘方法,如全站仪测量、经纬仪测量等,往往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受地形条件限制等问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地形测绘领域的新兴力量。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具有机动性强、成本低、分辨率高、可快速获取大面积地形数据等优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测绘方法的不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的精度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其精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原理与优势
2.1 技术原理
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是利用无人机作为搭载平台,携带多种传感器,如光学相机、激光雷达、多光谱相机等,从空中对地面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以光学相机为例,其工作原理基于摄影测量学,通过在不同位置拍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地面影像,利用影像匹配算法获取同名点,进而计算出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激光雷达则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来获取地面目标的距离信息,从而生成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多光谱相机可以获取不同波段的地物光谱信息,用于地物分类和识别。
2.2 技术优势
2.2.1 高机动性与灵活性
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专门的起降场地,可以在复杂地形和狭小空间内快速部署和作业。无论是山区、森林、水域还是城市密集区,无人机都能灵活飞行,到达传统测绘手段难以触及的区域,获取详细的地形数据。
2.2.2 成本效益高
相比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和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测量的成本显著降低。无人机的购置成本相对较低,且运行维护成本也不高,不需要支付昂贵的飞机租赁费用和卫星数据购买费用。同时,无人机作业效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地形测绘任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2.2.3 高分辨率数据获取
无人机可以在低空飞行,搭载高分辨率的传感器,获取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分辨率的影像和点云数据。这些高分辨率的数据能够清晰地反映地面的细微地形变化和地物特征,为地形测绘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2.2.4 数据获取快速及时
在面对紧急任务或需要实时监测的项目时,无人机能够迅速升空作业,快速获取最新的地形数据。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测绘中,无人机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为救援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地形信息。
三、影响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精度的因素
3.1 无人机平台稳定性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速、风向、气流等,导致飞行姿态不稳定。飞行姿态的变化会使传感器的观测角度发生偏差,从而影响数据采集的精度。此外,无人机自身的振动也会对传感器的工作产生干扰,降低数据质量。
3.2 传感器精度
传感器是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获取数据的关键设备,其精度直接影响到地形测绘的精度。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光学相机的像素分辨率、镜头畸变,激光雷达的测距精度、扫描角度等参数,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低精度的传感器难以获取准确的地面信息,导致地形测绘精度下降。
3.3 飞行参数设置
飞行高度、速度、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等飞行参数的设置是否合理,也会对无人机遥感测量的精度产生影响。飞行高度过高,会降低影像和点云数据的分辨率;飞行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设置不当,会影响影像匹配和点云拼接的精度,从而产生漏洞或误差。
3.4 数据处理算法
无人机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需要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才能转化为可用的地形测绘成果。数据处理算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精度。例如,在影像匹配算法中,如果算法不够精准,可能会误匹配同名点,导致三维坐标计算错误;在点云滤波和分类算法中,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噪声点和正确分类地物点,也会影响地形模型的精度。
3.5 外界环境因素
天气条件如光照强度、云雾、降水等会对无人机遥感测量产生较大影响。光照不均匀会导致影像出现明暗差异,影响特征提取和匹配;云雾和降水会降低能见度,干扰传感器的信号接收,使数据质量下降。此外,地形的复杂程度也会增加测量难度,如在山区,地形起伏大,容易产生阴影和遮挡,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提升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精度的措施
4.1 优化无人机平台与传感器选择
4.1.1 选择稳定性高的无人机平台
在选择无人机平台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机型。例如,一些采用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稳定云台技术的无人机,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飞行,有效减少飞行姿态变化对传感器观测的影响。同时,定期对无人机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飞行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4.1.2 配备高精度传感器
根据地形测绘的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高精度传感器。对于需要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的项目,应选用像素高、镜头畸变小的光学相机,并对相机进行严格的检校,获取准确的内方位元素和畸变参数。对于需要精确测量地形高程的项目,应配备测距精度高、扫描密度大的激光雷达。此外,还可以考虑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2 合理规划飞行参数
4.2.1 确定最佳飞行高度
飞行高度应根据地形测绘的比例尺和精度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要求的精度越高,飞行高度应越低。在实际作业中,可以通过试验飞行,结合传感器的性能参数,确定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保证作业效率的最佳飞行高度。例如,对于1:500 比例尺的地形测绘,飞行高度通常控制在50-100 米之间。
4.2.2 优化飞行速度
飞行速度要适中,既不能过快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也不能过慢影响作业效率。飞行速度应根据传感器的采样频率和数据存储能力来调整,确保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均匀、完整地采集数据。一般情况下,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可控制在 5-10 米 / 秒,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可控制在 30-60米/ 秒。
4.2.3 设定合适的重叠度
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是保证影像匹配和点云拼接精度的重要参数。一般来说,航向重叠度应设置在 6 0 % - 8 0 % 之间,旁向重叠度应设置在 3 0 % - 5 0 % 之间。在实际作业中,可以根据地形的复杂程度和传感器的性能适当调整重叠度。对于地形复杂、地物特征不明显的区域,可适当提高重叠度,以增加同名点的数量,提高匹配精度。
4.3 改进数据处理算法
4.3.1 采用先进的影像匹
影像匹配是摄影测量中获取地面点三维坐标的关键步骤。目前,有许多先进的影像匹配算法可供选择,如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以及结合深度学习的匹配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影像的特点和地形测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匹配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匹配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结合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和RANSAC(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可以有效提取和匹配影像中的特征点,减少误匹配的概率。
4.3.2 完善点云滤波与分类算法
点云滤波和分类是处理激光雷达数据的重要环节。在点云滤波方面,可采用多种滤波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高斯滤波、中值滤波、形态学滤波等,有效去除噪声点和离群点。在点云分类方面,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对不同类型的地物点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地面控制点和先验知识,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提高点云分类的精度。
4.4 加强地面控制与检校
4.4.1 合理布设地面控制点
地面控制点是提高无人机遥感测量精度的重要依据。在测区内应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控制点的分布要均匀,且应选择在地形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和测量的地方。通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 GPS 接收机、全站仪等,对地面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精确测量。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地面控制点对影像和点云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精度验证,提高地形测绘成果的准确性。
4.4.2 定期进行传感器检校
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检校,获取最新的内方位元素、畸变参数等。对于光学相机,可采用专门的相机检校场进行检校;对于激光雷达,可通过与已知标准模型进行对比测量,对其测距精度和扫描角度进行校准。
4.5 应对外界环境影响
4.5.1 选择适宜的作业时间和天气条件
尽量选择天气晴朗、光照均匀、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无人机作业。避免在雨天、雾天、大风天以及光照过强或过弱的情况下飞行,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在实际作业前,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业计划。
4.5.2 针对复杂地形采取特殊措施
对于山区、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区域,在飞行前应进行详细的地形分析和规划,制定合理的飞行航线。可以采用分区作业、分层采集等方式,避免地形遮挡和阴影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同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地形辅助信息,如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数据进行校正和修复,提高地形测绘的精度。
五、实例分析
5.1 项目背景与要求
遵义市新蒲新区地处遵义东部,作为城市政治中心,总面积 987 平方千米,此次测绘聚焦的 10平方公里区域地形复杂,包含山地、平原、河流及城市建成区等多种地貌。作为新兴发展区域,其规划建设对地形数据精度要求严苛,项目需达成1:1000 测绘比例尺,实现厘米级精度。
5.2 项目实施过程
在设备选择上,采用搭载先进飞行控制系统与稳定云台的多旋翼无人机,配备 4200 万像素高精度光学相机及 ± 5 厘米测距精度的激光雷达,并完成全面校准。飞行参数规划中,经反复测试确定80 米飞行高度、8 米 / 秒速度,设置 7 0 % 航向重叠度与 40% 旁向重叠度,利用专业软件依地形设计航线保障全覆盖。地面控制方面,于测区精心布设 30 个特征明显的地面控制点,用高精度仪器测量坐标,且定期检校传感器。数据采集选在理想天气进行,处理时运用 SIFT 结合 RANSAC 算法匹配影像特征点,综合多种滤波方法处理点云,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地物点,结合控制点验证修正,生成高精度 DEM 和 DOM。
5.3 精度评估与结论
将利用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生成的地形测绘成果,与传统测绘方法获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平面位置精度方面,无人机遥感测量的误差均方根(RMSE)在 X 方向为
,在 Y 方向为± 0 . 0 6 米;在高程精度方面,RMSE 为 ± 0 . 1 2 米,各项精度指标均出色满足项目要求的厘米级精度。通过对遵义市新蒲新区这一地形复杂区域项目的实例分析充分表明,通过合理选择无人机平台与传感器、精心优化飞行参数、持续改进数据处理算法、严格加强地面控制与检校以及有效应对外界环境影响等一系列科学且系统的措施,能够切实、显著地提升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精度,为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地形数据支撑。
六、结论
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高精度的地形测绘手段,在现代测绘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地形测绘的精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通过优化无人机平台与传感器选择、合理规划飞行参数、改进数据处理算法、加强地面控制与检校以及应对外界环境影响等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精度,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众多领域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地形数据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无人机遥感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领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葛占东 .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J].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4):161-163.
[2] 彭荣庆 .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J]. 新疆有色金属 ,2024,47(04):30-31.
[3] 晁 冲 , 褚 会 鹃 . 无 人 机 遥 感 技 术 在 测 绘 工 程 测 量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J].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2024,9(12):202-204.
[4] 付钟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测量工程中的有效运用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
版 ),2024,(05):165-167.
[5] 陈飞.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金属矿山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23,(20):23-
25.
[6] 李 淼 . 无 人 机 遥 感 技 术 在 测 绘 测 量 工 程 中 的 运 用 [J]. 城 市 建 设 理 论 研 究 ( 电 子
版 ),2023,(16):169-171.
[7] 黄永锐 , 郭碧华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J]. 新城建科技 ,2024,33(02):67-69.
作者简介:彭强(1987.10-),男,汉族,湖南省娄底市,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