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船舶装备维修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措施

作者

包宝庆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一、引言

在海洋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完善的今天,对船舶的制造和维护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在船舶的制造和维护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详尽的阐述。

二、维修保养体系

(一)事后维修

在早期,“事后维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维护方法。事后维护是一种没有计划的维护,也是一种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不能预见的问题而进行的维护。对已有的故障进行识别和分析,对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实行事后维修方案。事后维修属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维修方式,通常因为提前不知道问题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在进行维修之前,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使得维修工作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1]。在维修管理船舶作业中,事后维修方法主要适用于在备件临时供给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维修设备和维修闲置船舶,以及维修对船舶的航海安全性和运行影响不大、不那么重要的设备和系统[2]。

(二)定期维修

常规的维护,也就是所谓的计划预防性的维护,它的目标是要做到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出现的故障和事故,减小停机的损失,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这种维修方式更多地强调了维护的经济性。从传统角度来看,船舶装备和系统的可靠度是随服役年限增加而降低的,当服役年限超过一定值后,失效率迅速升高。

(三)视情维修视

视情修是通过对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与预测,确定最佳的维修时机,即在故障未产生前,将存在隐患的零部件予以修复,尽可能避免设备失效的情况出现,防止停机时间过长。同时,在视情维护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合理优化维护时间,防止备件频繁更换所导致的损失,从而实现备件采购量和储存费用的合理降低。在实施视情维护作业中,一般采用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CMMS)对其进行辅助。

三、船舶维修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自治视察

在进行船舶维护工作时,缺乏某种程度上的独立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船舶进行必要的自检和检修,不仅可以预防船舶出现事故,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维护费用。因此,定期检查船舶是非常重要的。

(二)维修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在船只的制造和维护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维护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较差,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船舶维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进行船务维护时,有些船务维护人员因为自身技术水平不够,无法做好船务维护工作。为了保证船体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

四、提高船舶设备维修质量的对策

(一)在无风的河面上试船

试航时,江面平静,当船身猛地一震,船员都将航速降了下来,以减缓这种震荡,必要情况下,可以继续将速度放缓,这样船身摇晃就会小更多。成因分析:在停泊抛锚之后,对其中的一片螺旋桨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其中一片螺旋桨叶片被损坏,从而导致了螺旋桨严重的失衡,从而引发了船体的剧烈振动。对折断的桨片,通过接补修复,对船体表面的腐蚀,裂纹,空洞等缺陷进行修补,对螺旋桨的螺距,平衡等进行检查,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二)基于网络化的船舶装备维修保障

维护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使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船舶设备维修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从而对舰船设备的维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达到对舰船设备的维护的目的。针对船舶中的各类装备具体维修信息,之所以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其关键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第,针对维修单位的人才团队组成、技术能力、维修资质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基础性资料,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可全面明确其在船舶装备维修方面具备的专业能力,对船舶装备今后的维修水平提升做出合理规划。第二,针对船舶中相应装备的型号、结构和状态等关键信息,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等,可使运维工作人员对设备具体特点和实际工作状态等情况做到全面、快速掌握,以保障后续维修的高效开展,确保维修质量。第三,针对船舶中相应设备具体的故障类型、频率、维修方法、装备消耗、维修成本等信息,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可对即将出现的故障做出合理预测,从而使其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得到良好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三)抓好维修质量管理环节

舰船设备维修是一门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团队协作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每一位维护工作者都能够密切配合,确保信息流畅无阻。从目标设定到资料收集,再到实施维护,以及最终的质量管理与验收检查,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维护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深入了解,并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问题所在。

在设定目标时,必须考虑到舰船的实际运行状况和未来的使用需求。搜集相关资料时,要全面而细致,包括历史维修记录、当前状态分析等,为制定最佳维护方案提供依据。在实施维护过程中,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合理选择维护策略和方法。同时,方案制定后还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设备,以确保维护活动的准确性。在验收检查阶段,则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四)完善和健全装备维修质量法律法规

要做好船舶装备维修工作,必须从制定计划,健全制度,健全监督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对于质量管理计划,具体制定时,需要将维修质量保障作为核心目标,为特定的设备、任务以及技术指标等建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详细分析其基本范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总体性和长期性的规划,为船舶设备后续的质量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对于相关制度,具体健全时,应该将船舶设备通用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对新型设备维护方面的规划做出进一步补充,以保障相关制度的完善性。对于质量监督方法,具体健全时,应结合实际维修质量管理需求,开发船舶装备维修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软件,为其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在船舶装备维修中,质量管理是一项关键内容。关于对船舶装备进行维修的研究 , 为了保证我国商业船只在各种各样的远海环境下能够安全地行驶,一定要组建起一支海上维修保障力量,对船舶装备进行科学合理的维修。

参考文献:

[1] 闫颖颖 . 船舶装备维修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研究 [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1,029(004):83-84.

[2] 沙至鑫 . 试论船舶装备维修项目进度管理工作 [J]. 休闲 ,2021,000(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