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优化
李寿平 许茂盛
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腾冲市分公司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 679110
烟草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种植者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对关键环节把控不到位,加之田间管理粗放,导致烟草生长状况不佳,产量和品质难以保障。
一、烟草种植核心技术环节
(一)地块选择与深耕处理
烟草对种植地块具有特定要求,适宜选择地势平整、土壤质地疏松、肥力充足且靠近水源的区域,这类地块能为烟草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种植准备阶段,冬季深耕是关键环节,深耕深度需达到 40 厘米以上。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消灭土壤表层的病菌和越冬的害虫及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为烟草根系生长创造有利环境。在第二年春季冰雪融化后,还需对土壤进行耙散整地,进一步细化土壤颗粒,为后续种植奠定基础。
(二)起垄操作与施肥管理
起垄是烟草种植中的重要环节,需在土壤湿度适宜时进行,通常要求土壤湿度达到 50%~55% 。起垄时间一般选择在烟草移栽前 2\~3周,起垄过程中需配合施肥操作,先在垄底开两条5\~8 厘米深的沟,将50% 的基肥施入沟内,当垄起至 15 厘米高度时,再将剩余 50% 的基肥施于垄的中间位置。这种分层施肥方式能使肥料在土壤中分布更合理,便于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吸收利用并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为烟草生长提供良好的根际环境。
(三)移栽时机与保苗技术
烟草移栽的时机选择对成活率和后续生长影响显著,核心判断标准是温度条件,当气温稳定在 10~13% 时可进行移栽,并避免使用隔夜烟苗,以保证烟苗活力、移栽深度需根据烟苗生长点确定,一般使生长点与土表距离保持在8 厘米以上。关于移栽天气需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和土壤湿度综合判断。移栽前还需确保土壤含水量适宜,若含水量不足,应提前进行补水处理。
二、烟草田间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烟苗初期管理
移栽后 7 天左右需进行首次查苗,及时发现并更换死苗、弱苗,确保烟田苗情整齐。对于种植密度过大的区域,要进行间苗处理,避免植株间争夺资源;密度过小的区域则需补苗,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补苗后要及时浇水施肥,促进幼苗快速恢复生长,确保全田烟苗生长进度一致。
(二)中耕培土实施
中耕培土需分阶段进行,通常开展 3 次。第一次在烟苗移栽后10\~15 天,耕锄深度控制在 10 厘米左右,以浅耕为主,主要目的是疏松表层土壤;第二次在移栽后 25 天左右,此时需结合地膜晾晒进行,进一步改善土壤通透性;第三次在移栽后 40 天左右,配合施肥和除草操作,若土壤含水量较低,应同步进行浇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
(三)水肥精准调控
水分管理需遵循烟草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规律。在烟草生长期,植株生长旺盛,对水分需求量大,需保证田间水分充足;进入雨季或遭遇暴雨天气时,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导致根系腐烂;当烟草进入成熟期,需适当控制水分,保持土壤偏干燥状态,这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也便于后期采收和晾晒。
(四)封顶留叶处理
当烟草生长高度达到 100\~120 厘米时,需进行封顶留叶处理。这一操作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植株的顶端优势,使养分更多地向侧叶输送,
促进叶片充分发育;同时,通过控制植株高度,可有效避免后期因植株过高而出现倒伏现象,保障烟叶的正常生长和采收。封顶留叶的时机选择,需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情况灵活把握。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威胁,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当田间出现病虫害时,需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例如,针对角斑病,可采用 50%DTM 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病情严重时,可使用农用链霉素(10 克 /667 平方米兑水 40千克 /667 平方米)进行喷施。此外,还可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如在田间设置诱捕灯,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危害程度。
三、烟草种植管理模式优化路径
(一)遵循科学种植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不同烟草品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存在差异,我国云南、贵州、湖南等多地虽均有烟草种植,但各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各不相同。因此,需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种植成功率。
2. 稳定性原则
烟草生长受土壤、水源、气候、病虫害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产量稳定,需保持种植环境和管理措施的一致性。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大生产投入,强化技术指导,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因管理波动导致的产量起伏。
(二)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
针对部分农民缺乏烟草种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应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可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讲解关键技术要点和操作规范;定期举办培训班,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方式,系统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学习。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确保科学技术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烟草种植规范化的重要基础。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将种植、管理、采收等各环节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田间巡查制度,定期对烟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记录烟苗生长、病虫害发生、施肥浇水等情况;推行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载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实现种植管理的可追溯和持续改进。
结语
烟草种植效益提升依赖于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通过合理选择地块、规范深耕起垄、把握移栽时机、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烟草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遵循适应性、稳定性、灵活性原则,强化技术培训和制度建设,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烟草种植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晨 , 牛莉莉 , 孙善兴 , 等 . 烟草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分析 [J].种子科技 ,2021,39(20):35- 36.
[2] 杨 银 平 . 烟 草 种 植 技 术 与 田 间 管 理 探 讨 [J]. 种 子 科技 ,2021,39(13):41- 42.
[3] 张跃王 , 林翠丽 . 烟草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J]. 乡村科技 ,2018,(19):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