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刘之星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湖小学223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编程教育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图形化编程因其直观、易懂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工具。本文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开发和实施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以期为小学编程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引言: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图形化编程作为一种新兴的编程方式,以其直观、易学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发和实施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以期为小学编程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与图形化编程教育
1.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它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核心素养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强调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之外,还需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等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基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图形化编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图形化编程作为一种直观、易学的编程方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拖拽式的编程块代替传统的代码编写,降低了编程的门槛,使得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并体验到编程的乐趣。图形化编程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这与约翰·杜威的“学习通过做”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的试错来优化程序,这一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理念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图形化编程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理念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以及课程设计的个性化和适应性。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通过操作和实践来理解世界。因此,图形化编程课程应设计成能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编程块来构建程序,从而促进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此外,校本课程开发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如在一项针对小学生编程兴趣的调查中显示,超过60%的学生对编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结合这些理论和数据,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对接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图形化编程课程开发中,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紧密对接。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图形化编程,学生可以学习到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技能,这与21世纪技能框架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相契合。根据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研究,具备良好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课程目标的设定应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出发点,确保学生在学习图形化编程的过程中,能够将编程技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
1.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图形化编程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图形化编程的基本技能,更应深入理解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之中。例如,教师应具备“数字公民”、“创新设计者”等角色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培训中不仅要学习编程工具的使用,还要学会如何设计课程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图形化编程教学案例,让教师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如Scratch或Blockly,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例如,通过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发的Scratch编程平台,教师可以学习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编程讲述故事、创作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和系统思维。
2.教学资源与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图形化编程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教学资源与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使用Scratch编程平台,因其直观的拖拽式编程界面,可以让学生在无需掌握复杂语法的情况下,快速上手并创作出自己的动画和游戏。根据《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杂志的研究,Scratch等图形化编程工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此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工具时,应考虑其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对接程度,如使用Mind+等工具,它不仅支持图形化编程,还能够与物理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编程中学习科学原理,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在教学资源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开源社区提供的丰富项目案例,如Code.org提供的Hour of Code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编程逻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资源和工具,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总结: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实践证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核心素养。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喜. 用精彩设计,育创新思维——小学图形化编程课程实践探索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 (18): 51-53.
[2]徐毅.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与古诗词融合教学探索——以“诗词大玩家”为例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 (09): 55-57.
[3]李楚欣. 基于“未来课堂”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创新探究 [J]. 求知导刊, 2024, (23): 80-82+127.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A06JSSQ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