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策略

作者

张春霞

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34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开展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引言

“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系统地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深入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此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借助阅读工具和方法,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

1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1.1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文本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由此可见,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自身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语文学科的知识,继而能够以更加新奇的体验去学习语文学科,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通过拓宽自身的阅读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主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对于语文阅读文本深入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观念。

1.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阶段,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由此导致学生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去深入探究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引入其中,能够帮助学生激发自身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正确的阅读分析,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变化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感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开展策略

2.1设计任务,研读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并不意味着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书本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基于完整的内容,结合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更为细致、精准地解读整本书的内核。所以教师引领学生完成整合读之后,便要开启深度读的开端,通过设计阅读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整本书,做到对文本中重点内容的深度思考及本主题思想的深度解剖。例如,教学《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明确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是让学生体会小说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洞察作者在人物塑造上所寄托的情感,理解作品的讽刺手法,以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对此,教师可以循着这一内核,设计富有探究性的任务,指导学生研读整本书,解析内核与主题。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面对中考名著题难度增加和必读名著数量增多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他们的阅读压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些问题可以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或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

2.3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在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针对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深度思考题,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等;而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例如,举办“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课文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特点。

2.4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初中整本书阅读可以采用多

种多样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其阅读体验。例如,阅读《红楼梦》,可以采用内容重构法,即选择某个重要人物,如贾宝玉,梳理书中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事件,重新组织内容,形成对该人物的完整认识。如整理贾宝玉的成长经历、重要事件及其性格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这一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轨迹。可以采用捕捉闪回法,《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某些关键场景或象征物(如大观园、通灵宝玉等),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留意这些重复出现的元素,探究它们在全书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捕捉这些闪回,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深层结构。另外,本书中人物众多,且性格鲜明,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人物进行对照阅读,如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通过对比,发现人物之间的差别,进而探究这些差别背后的社会、文化或心理原因。

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标”的一个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认真学习和探究,获得先进的教学理论、实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精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合理、高效的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热爱阅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丽达.整本书阅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02):177-179.

[2]姚珊,朱文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06):13-18.

[3] 任晓.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内容选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