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优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太宗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中学 636150

摘要:伴随新课标执行,音乐教育碰到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在新课标环境下改良高中音乐教学来改善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成了当下教育变革的关键课题。文章从引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课堂规划这些方面入手,并联系实际教学事例,探究高中音乐教学改良的操作策略。希望给教育从业者赋予实用的教学手段和理论支撑,助力音乐教学全方位加强。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高中音乐;优化教学

新课标推出之后,教育理念得到更新,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方面,到了高中时期,如何加强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成了教师急需应对的问题。当下,改良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率,已经变成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向。文章会依照实际的教学实例,来剖析并探究在新课标之下如何更好地做到高中音乐教学的改良,从而给教师赋予一些模仿和引导。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这是加强其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所在,教师要凭借多种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领略到音乐的吸引力。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既形象又丰富,从而符合学生各种的情感诉求和审美喜好,唯有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学生才会自动自发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这样一来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了优化[1]。通过塑造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能够在不知不觉间优化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形成稳固根基。

例如,在教学粤教花城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2节“绚丽的世界音乐”时,教师采取了多媒体以及互动式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对于世界音乐的兴趣。在上课之前,教师先给大家播放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俗音乐片段,有非洲鼓乐,拉丁美洲的桑巴还有欧洲的民间舞曲等,通过这些音乐的呈现,引领学生去探讨不同地域音乐所具有的特征,并把它们同自己熟知的流行音乐做一番对比。在课堂上,教师又借助互动投影设备向大家展示世界各地的传统乐器,讲解这些乐器在各种文化当中所代表的含义及其应用之处。通过询问学生对于这些乐器的认识与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燃起探讨的热情,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并体会音乐,教师安排了小组活动,让各个小组选取一种乐器的声音来模仿,并向全班同学表演。如此一来,学生既体会到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又提升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及兴趣存在差别,因此因材施教可作为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策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规划恰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需给予更为细致的指引;而对于那些具备较好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则应当赋予学生更多带有挑战性且具更新性的机会。如此一来既能保障每个学生均能在自身的节奏里取得一定的成长,又可防止出现教学资源被无端耗费的情况,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粤教花城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节“三重唱”时,按照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基础情况,制定出有差别的教学方法,开始上课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三重唱的基本概念以及它的表现形式,然后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三重唱作品,让学生对这种演唱形式有个初步的感受。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会给学生布置更多带有挑战性质的歌曲以及和声部分比较难的地方,让学生在合唱当中提升自身的技艺,而且要关注到音乐表现力这方面,而对于基础稍弱一点的学生,则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扶持,一起去做练习。各个小组练习的时候,教师会一一指导,针对学生存在的节奏感和音准方面的问题给予细致地纠正和引导,而且会安排阶段检测及反馈。每一次练习结束之后,马上评定学生的改进之处和短缺之处,助力学生在不同的练习进程里渐渐改善。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保障了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身现有水平之上有所收获。

三、精心课堂设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课堂设计是否精心,会直接左右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情况,教师需依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规划多种化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去感受音乐的艺术特色以及情感内涵,从而让学生从大量角度体会音乐之美[2]。教学内容要重视音乐的内涵及其外延,助力学生在理性剖析和感性体会当中渐渐优化自身对音乐的审美水平,要促使学生踊跃思考并展开交流,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例如,在教学粤教花城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1节“歌曲的艺术特点”时,课前,教师先播放了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让学生用耳朵去听,去感受它的旋律,节奏以及情感表达,然后引领学生剖析这首歌曲的结构,和声还有旋律具有哪些艺术特色,促使学生站在音乐的层面上去领悟歌曲的艺术意蕴。在课堂交流之时,教师推动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歌曲情感的体会,而且联系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时期实施细致的解读。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艺术特色,教师规划了一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分工去演绎并表现学生所剖析的歌曲部分,在此期间,学生既加深了对歌曲艺术特色的领悟,又通过操作锤炼了自身的表现力与艺术鉴赏力。这样一番精心安排的课堂活动之后,学生不但学到了歌曲的艺术特性,而且在亲身参与当中渐渐优化了自己的审美水平。

结论:新课标之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改良,需要教师持续超越传统教学形式,灵活变动教学手段,从而契合学生多种化的发展需求,借助唤起兴趣,因势利导,精心安排课堂等途径,可以切实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塑造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思维。伴随教育观念持续变革,音乐教育的改革将会不断推进,教师要在操作过程中归纳经验,随机应变地解决各类问题,持续促使音乐教育得到更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超森.探讨新课程标准高中音乐教学改革[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1):0093-0095.

[2]王华良.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