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刘晓婷
湖北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2 身份证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2
一、高中政治课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过于注重知识本位的政治教育观,从以往停留于认知层面的政治教学逐步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层面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价值观的树立,也为高中政治作业改革指引了新的方向。[2] 新一轮课程改革说明高中思想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1.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在于政治核心素养,其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其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将恩施地区革命先烈以及革命事迹融入政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将恩施民族文化中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融入到政治教学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科学精神;将少数民族的权利义务进行收集,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将少数民族自治文化融入课堂中,可以促进学生公共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发展
2. 政治核心素养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的核心素养反过来也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政治认同的学生能认同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能够认同本民族文化,有民族归属感,推动少数民族发展;有科学精神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够对本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推动本民族文化持续健康的发展;有法治意识的学生,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够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能够积极行使和履行自己作为少数民族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有公共参与意识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能够积极对本地区、本民族的建言献策,能够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勇于承担责任,有利于本民族美好形象的建设,推动本民族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学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可以联系本民族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本民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贡献,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的同时,理解和学习本民族文化。“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讲解改革开放的意义时,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恩施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的素材,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找出自己身边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在“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学生从自己周围的变化中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及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认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演讲,认识到中国梦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梦,是恩施特色旅游发展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自己的“梦”中同心同德,共同为建设更好的土家族生活环境、生活品质而坚持奋斗。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梦的本质,体现政治认同;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思辨能力,体现了科学精神以及公共参与。
2.《经济与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是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的涵义,可以举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消除贫困,国家将恩施地区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行列之中,推动恩施地区经济发展;在综合探究中,“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一栏中,可以让学生建言献策,如何促进恩施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建议,以及自身如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行思考。
引入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国家经济政策的优势所在,体现了政治认同,学生在讨论及思考中体现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本地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学生知晓依法纳税的重要性,体现了法治意识。
3.《政治与法治》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得益于民族区域制度,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一制度,在教学过程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假如你是恩施州的负责人,你会怎样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务?假如你是恩施州的人大代表,你会怎样为自己本民族人们谋福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讨论,在此活动中,模拟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相关程序,让学生做“人大代表”,进行“提案”和“投票”,最后,回归现实,提出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为本州民族自治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学生深化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本地区民族自治州的认识,深化了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土司文化、民族问题,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体现了科学精神;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及理解“自治”内涵,帮助学生依法行使和履行自己“自治”权利与义务,体现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4.《哲学与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第七课的内容,设置“土家族文化”特色专栏,在这个栏目中,学生可以重返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搜集土家族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歌曲等,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土家文化记录成图片、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也可以分享自己喜爱吃的土家美食、喜欢听的土家歌曲,最喜爱的土家传统节日。同时让学生思考,所有的土家文化中,有哪些文化是已经落后的?有哪些文化是值得继续发扬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这些文化?对土家节日“女儿会”发展历程进行分享,从中可以看到对待土家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引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亦是如此,鼓励学生做土家优秀文化、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开设特色专栏,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收集本民族的文化,学生与土家文化零距离接触,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及增强科学精神;课堂展示,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发言自信心,体现了公共参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杨珏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优化探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