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

刘丹

昌宁县第三中学 云南省保山市 678100

引言

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以单元的形式把历史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各单元所展示的内容和主题都是相同的,体现了本单元的核心理念。教师应把握历史要素的特征,增加各单元间的联系,强化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具备客观、辩证的历史观点。对此,教师应积极采用大单元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通过确定单元主题和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学习方向,为单元教学活动奠定基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系统性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

1 厘清知识结构,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统摄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决定学习过程的方向和效果。明确清晰的大单元主题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的前提是厘清知识结构,寻找单元大概念。所谓“大概念”,是指贯穿整个单元甚至整门学科的核心思想或原理,通常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为了找到“大概念”,教师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立足单元外,从宏观角度分析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握单元知识的纵向脉络;二是“埋身”于单元内,从单元内的导语出发,厘清单元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把握单元内的横向脉络。在此基础上,交叉横向脉络和纵向脉络,即可得到“大概念”,进而形成大单元教学主题。以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从外部视角分析,本单元涉及明清两朝的历史发展轨迹。明清时期上承宋元时期,下启近代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时期,更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窗口。从内部视角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与统治、清朝的兴起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等,其中涉及明清两朝的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通过上述内外视角的分析,教师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大概念,教师可以进一步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中国历史变迁中明清时期作用的探究”。在这一大单元主题下,教师不但要充实明清时期的资料,如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还要积极扩充多个时期的史实资料,以便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明清时期的认识。

2 巧妙设计问题,驱动单元教学进程

巧妙设计问题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进程中具有驱动作用。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和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问题的设计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能够逐步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单元包含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那么从当时中国和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英国会选择通过战争来打开中国市场?”这个问题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在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提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那么它在哪些方面体现了‘继续’和‘扩大’?”这有助于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以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它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哪些新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特点?”这些问题促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独特性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而推动整个单元教学进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3 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推进,还离不开单元评价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为学生搭建一个回顾反思、总结提升、查漏补缺的平台,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应当着手搭建以学生自评为基础、学生互评为辅助、教师总评为兜底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单元学习成果、夯实学生历史知识基础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时,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个人主观意愿、兴趣爱好趋向等进行综合分析与科学研判,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协作探究能力,对本单元涉及的隋唐时期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学习。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交流讨论与互学互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在此期间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与经验教训。教师则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鼓励与由衷赞赏,由此将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

结语

综合上述,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厘清知识结构,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认知框架。同时,巧妙设计问题,驱动单元教学进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为学生搭建一个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的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张英玲 .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探微——以“中国的外交”为例 [J]. 名师在线,2024(30):58-60.

[2] 何亚东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应用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4(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