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

罗敏

永州市中心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关键字:医院思政工作;创新实践;新媒体平台

引言

在医疗行业高速发展与社会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挑战与机遇[1]。传统思政工作机制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创新迫在眉睫[2]。许多医院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新媒体赋能、党建业务融合等方式,取得显著成效[3]。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医院思政工作注入活力,更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下文将展示部分典型案例,剖析其创新路径与价值。

一、新时代医院思政工作重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从行业发展维度看,医疗技术的迭代升级与服务模式的转型,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医术,更需筑牢职业信仰根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化“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的职业精神,能有效化解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失衡的矛盾,推动医院构建“ 以患者为中心” 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数据显示,开展系统化思政教育的医院,医务人员医德考评优良率平均提升 23% ,医患纠纷发生率下降 18% ,印证了思想引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

从社会价值层面,医院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窗口,其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度。面对老龄化加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挑战,通过思政教育培育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能显著提升应急响应效率与基层服务水平。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党员医护人员冲锋一线的先进事迹,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实践力量的生动体现,不仅凝聚了行业向心力,更向社会传递了医疗系统的使命担当。此外,强化医院思政工作也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塑造“ 大卫生、大健康” 理念,助力构建全民健康共同体。

二、传统机制困境剖析

(一)工作方式局限

工作方式固化单一,过度依赖定期集中学习、理论讲座等“ 填鸭式”教育模式,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在知识获取碎片化的当下,这种单向灌输难以契合医务人员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特点,据调研显示,超 60% 的医护人员认为传统学习形式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有限,导致参与积极性不足。

(二)与业务融合不足

传统机制往往将思政教育与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等业务板块割裂开展,未能将职业精神培育、医德医风建设有机融入医疗服务流程。例如,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中,思想政治表现未得到足够重视,使得思政工作难以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形成有效引导,无法真正发挥促进业务提升的作用。

(三)传播与交流困境

传统机制的传播与交流渠道狭窄。信息传播多依赖文件传达、内部会议等线下形式,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难以适应数字化传播趋势。同时,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实际诉求难以得到及时关注与回应,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无法精准对接医务人员的现实需求,削弱了工作实效。

三、创新策略深度解析

(一)方法创新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医院可搭建“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思政教育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渠道,以短视频、微党课、线上知识竞赛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例如,制作“ 医者初心” 系列短视频,记录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的感人故事,以榜样力量激发情感共鸣;开发思政学习小程序,设置碎片化学习模块,方便医务人员利用工作间隙完成学习,解决传统集中学习时间冲突问题。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精准把握医务人员的学习偏好和思想动态,实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推送与精准化指导。

(二)理念创新

打破思政工作与医疗业务的壁垒,构建“ 党建 :+ 业务” 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医疗服务全流程,在科室设立“ 党员示范岗” ,在重大手术、疑难病症攻关等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把医德医风建设融入绩效考核体系,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加大思想政治表现的权重,将患者满意度、志愿服务参与度等指标纳入考核,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业务工作,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力。

(三)沟通机制创新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座谈会、茶话会,搭建平等交流平台,鼓励医务人员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中的困惑与感悟;开展“ 一对一” 谈心谈话活动,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此外,利用在线留言板、意见箱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反馈渠道,拓宽信息收集途径,确保医务人员的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处理。通过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讲座、提供一对一辅导,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职业归属感。

(四)队伍建设创新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创新的关键。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沟通技巧好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思政工作队伍中,形成专兼结合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定期组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研修班、新媒体运营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鼓励思政工作者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医疗业务流程,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思政工作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创新实践案例展示

在新时代医院思政工作创新探索中,多家医院积累了宝贵经验。某三甲医院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出“ 红色医声” 抖音专栏,邀请医院老党员讲述从医初心与抗疫故事,以真实鲜活的案例引发共鸣,累计播放量超 500万次,成功将理论教育转化为可视化传播,大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与职业认同感。

另一家市级医院通过“ 党建 +. 业务” 深度融合模式,在心血管外科设立“ 党员攻坚小组” ,将思政工作与高难度手术攻关相结合。党员带头钻研新技术、优化手术流程,带动科室整体医疗水平提升,该科室手术成功率提高 12% ,患者满意度达到 98‰ 。同时,医院将志愿服务时长、医德考评纳入绩效考核,推动医务人员主动参与社区义诊、健康科普等活动,年度志愿服务总时长增长 300%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还有医院构建了全方位沟通机制,通过“ 院长下午茶” 活动,每月邀请不同科室医务人员代表交流,现场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开通线上“ 心灵驿站” 平台,为医务人员提供24 小时心理咨询服务。实施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感显著降低,离职率下降 25% ,团队凝聚力和稳定性得到有效增强。这些案例充分证明,通过机制创新,能够切实提升医院思政工作实效,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总结

本文展示新时代医院思政工作创新实践案例:某三甲医院借抖音“ 红色医声” 专栏传播理论,提升学习热情;市级医院以“ 党建 + 业务” 模式设党员攻坚小组,提升手术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且将医德等纳入考核,增长志愿服务时长;还有医院通过“ 院长下午茶” 和线上心理咨询,降低离职率,增强团队凝聚力。案例证明机制创新可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推动医疗服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杜孟凯,管仲军.新时代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使命及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25,45(2):93-96.

[2]李晓军.新时代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2(29):244-246.

[3]王建海.新时代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措施分析[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