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探讨
胡玲
忻州广远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引言
新材料与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为预防性养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高精度路况快速检测设备实现了病害的早期识别,新型预防性养护材料则大幅提升了封层性能。通过建立路面性能衰变模型与决策树算法,现代预防性养护已形成从检测评估到工艺选择的完整技术链条。
1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概述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是基于路面性能衰变规律而建立的系统性养护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检测和早期干预延缓路面病害发展。该技术体系包含路况检测评估、病害预测分析、养护方案决策和工程实施四个关键环节,强调在路面结构强度充足但表面功能开始衰减时采取主动措施。现代预防性养护采用多功能检测车、三维探地雷达等先进设备进行全断面数据采集,通过建立路面性能指数(PQI)模型量化评估路况状态。在决策层面,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算法可模拟不同养护时机对路面使用寿命的影响,为方案比选提供科学依据。典型预防性养护工艺包括微表处、薄层罩面、雾封层等技术,这些工艺具有施工快捷、干扰交通小的特点。预防性养护区别于传统的矫正性养护,其技术优势体现在延长路面大修周期、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保持路面服务功能等方面。
2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意义
2.1 提升公路使用寿命
预防性养护技术通过科学的路况监测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延缓路面性能衰减速度。该技术体系建立在对路面材料老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病害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处治措施。在路面出现结构性损坏前,通过微表处、雾封层等工艺及时修复表面微小缺陷,阻止水分渗透和骨料松散。对路基实施定期检测与加固,避免不均匀沉降引发连锁破坏。预防性养护改变了传统"坏了才修"的被动模式,通过建立全寿命周期养护计划,使各结构层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2.2 降低养护成本投入
预防性养护技术通过把握最佳处治时机,实现养护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病害初期进行处治,所需材料用量和施工难度都大幅降低,较传统修复方式节省 60% 以上的直接成本。该技术体系采用模块化施工组织,减少封闭交通时间和施工机械投入,降低间接社会经济成本。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优化养护资金分配方案,避免过度养护和养护不足两种极端。预防性养护还能减少应急抢修频次,降低突发性养护支出,使养护预算更具可控性。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表明,系统实施预防性养护可降低养护总成本 40%-50% ,实现基础设施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3 保障行车安全舒适
预防性养护技术通过维持路面良好服务性能,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及时修复微小裂缝和车辙,有效避免雨天水雾和眩光现象,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对桥隧结构进行预防性维护,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保障特殊路段的结构安全。通过控制路面平整度衰减,降低车辆振动和噪音,提升行车舒适性。该技术体系采用夜间施工、快速固化材料等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养护作业对交通流的影响。建立路况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安全隐患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处置。
3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具体应用
3.1 路面病害预防技术应用
现代高速公路路面预防养护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精细化技术体系,通过早期干预有效延缓路面性能退化。在裂缝处治领域,采用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沥青密封胶,其优异的延展性和粘结性能有效封闭 0.5-3mm 的细微裂缝,阻断雨水渗透路径,防止引发基层水损害。针对表面松散病害,微表处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级配骨料与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形成 5.10mm 的超薄耐磨层,显著提升路面抗滑性能的同时,还能修复轻微车辙和表面剥落。对于 2-5mm 的早期车辙,雾封层技术采用特种乳化沥青与细骨料的复合配方,通过精确喷涂实现表面平整度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防护采用聚氨酯基弹性密封胶,其耐候性和变形追随性能有效防止接缝渗水和杂物侵入。特殊路段如长大纵坡、弯道等区域,应用硅烷类渗透性养护剂,通过深层渗透形成防护屏障,延缓沥青老化进程。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把握最佳处治时机,在病害发展的第一阶段进行干预,处治成本仅为传统修复方式的 20‰ 。施工工艺方面,普遍采用低温拌和、冷再生等环保技术,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在 140∘C 以下,显著降低碳排放。同时配备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材料温度、摊铺厚度等关键参数,确保预防性养护工程质量。
3.2 路基稳定性维护技术应用
高速公路路基预防性养护已发展出多维度、立体化的稳定性维护技术体系。在隐蔽病害检测方面,采用 400MHz 高频地质雷达进行三维扫描,探测深度可达3-5 米,能准确识别路基内部的空洞、松散区及含水层分布。软弱路基加固采用新型化学注浆工艺,使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材料,其粒径小于 20μm ,可有效渗透至 0.1mm 的微裂隙中,形成强度达5MPa以上的加固区。边坡防护推行生态工程措施,选用深根性植物如紫穗槐与三维土工格室组合,构建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护体系,抗冲刷能力提升 3倍以上。排水系统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采用高压水射流配合管道机器人,对横向排水管、集水井进行彻底疏通,确保排水能力保持在设计标准的 90% 以上。季节性冻胀路段设置 XPS 挤塑聚苯乙烯保温层,其导热系数≤0.03W/(m·K),可有效调节路基温度场,将冻深减少 40‰ 。填挖交界部位铺设双向拉伸土工格栅,其纵横向拉伸强度 ≥80kN/m ,显著改善差异沉降问题。这些技术措施配合路基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埋设振弦式应变计、倾斜仪等传感器,实时采集路基变形数据,结合BIM 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实现路基状态的精准评估和预警。
3.3 桥梁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桥隧构造物预防性养护形成专业化技术体系。混凝土结构防护采用渗透型阻锈剂,延缓钢筋锈蚀进程。支座系统实施定期清洁润滑,维持其正常转动功能。伸缩缝装置建立预防性更换制度,避免突发性损坏影响行车安全。隧道衬砌应用纳米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提高抗渗和耐腐蚀性能。排水系统执行周期性高压冲洗,防止堵塞引发水害。钢结构建立系统的防腐涂装计划,控制涂层老化进程。这些技术应用都建立在定期检测评估基础上,通过建立桥隧技术状况档案,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养护方案。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进行隐蔽部位检测,实现预防养护的全覆盖。通过关键部件的预防性更换,避免突发性结构失效风险。
结束语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高速公路养护进入科学化、精准化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将形成更智能的路面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这种以数据驱动的预防性养护模式,为构建安全、耐久、智慧的高速公路网络提供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文江,曹伟杰.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25,44(09):112-114.
[2]矫青.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分析[J].汽车周刊,2025,(04):105-107.
[3]张智杰,晋亚丽.高速公路施工中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实际应用[J].汽车周刊,2025,(04):144-146.
[4] 范吉. 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科技与创新,2025,(04):216-219.
[5]文刚.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工作中的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3,(3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