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施工现场人因失误预防与行为规范机制
刘著 刘万武 李加豪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7
引言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核电施工过程复杂,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和高风险作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人因失误,即人员在工作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行为偏差,是引发核电施工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有效的人因失误预防与行为规范机制,对于保障核电施工现场的安全至关重要。
1 核电施工现场人因失误产生的原因
1.1 人员因素
核电施工现场人因失误的人员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不足、心理状态不佳及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施工人员因缺乏系统培训,对工艺规范掌握不全面,操作时易产生技术性错误。长期高强度工作引发的疲劳、压力及情绪波动会降低判断力与专注度,间接增加失误风险。同时,个别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防护要求,违规操作现象频发,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此类问题直接关联个体行为,需通过针对性培训与心理干预加以改善。
1.2 管理因素
管理缺陷是导致人因失误的核心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制度不健全、监督缺失及沟通低效。安全管理制度若缺乏明确流程与责任界定,易造成操作标准模糊。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或检查流于形式,难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多部门协作中信息传递延迟或失真,可能引发施工与设计要求的偏差。此类系统性漏洞需通过优化管理架构与强化执行机制解决。
1.3 环境因素
复杂施工环境与自然条件对人员操作构成直接干扰。现场空间局促、设备密集及高分贝噪音会限制作业精度,增加误操作概率。极端天气如高温或暴雨可能导致生理不适,削弱人员反应能力与持续性。环境客观限制需通过工程优化与防护措施予以缓解,以降低外部干扰对人为表现的负面影响。
2 建立人因失误预防与行为规范机制的重要性
2.1 保障施工安全
建立人因失误预防与行为规范机制是核电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该机制通过系统性识别、评估与控制人为风险因素,降低因操作不当或违规行为引发的事故概率。减少人员伤亡与设备损毁不仅符合人道主义要求,也直接避免事故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与项目延期。同时,稳定的事故防控能力可提升整体安全文化水平,形成“ 预防为主” 的作业习惯,为长期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2.2 提高施工质量
规范化的行为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施工活动严格遵循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通过明确操作流程与责任边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工艺偏差或质量缺陷。尤其对于核电这类高精密工程,细微失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标准化作业可保障关键节点的施工精度。长期而言,质量稳定性能降低返工率与运维成本,延长设施生命周期。
2.3 提升企业形象
在核电行业高度敏感的公共认知背景下,完善的人因管理体系成为企业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主动预防人因事故的行为既符合国际核安全准则,也向监管方与公众传递责任意识。这种合规文化不仅能增强合作伙伴信任,还在招投标、融资等环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持续的安全绩效积累最终转化为品牌无形资产,助力企业获取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3 核电施工现场人因失误预防与行为规范机制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人员培训
核电施工现场需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以防控人因失误。专业技能培训应基于岗位需求设计课程,覆盖施工工艺标准、设备操作规范及技术要点,采用理论授课结合实操演练的模式强化能力转化。安全知识培训需制度化开展,内容涵盖法规标准解读、操作规程细化及应急处置流程,通过案例复盘与考核机制确保知识内化。心理素质培养应纳入常规培训计划,引入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专项训练,辅以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帮助人员维持稳定工作状态。三类培训需形成闭环管理,定期评估效果并动态调整内容,确保人员能力持续匹配施工安全需求。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认证需双重把关,未达标者禁止上岗作业,从源头降低技能缺失导致的失误风险。
3.2 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核电施工管理需建立全链条风险管控机制。制度层面应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标准,明确岗位权责与作业流程,建立动态修订机制以适应工程进展变化。监督执行需配置专业稽查团队,采用智能监控与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核查高风险作业环节,构建问题发现-整改-验收的闭环流程。信息化协同平台应整合设计、施工、监理多方数据,实现图纸变更、工艺调整等关键信息的实时同步,通过每日班前会、周协调会确保跨部门协作无缝衔接。此外需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将安全表现与绩效挂钩,形成“ 全员监督” 的管理生态。监管部门应定期开展体系有效性审计,通过PDCA 循环持续优化管理效能。
3.3 塑造安全文化
核电站建设需培育“ 零容忍” 安全文化生态。环境营造方面,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在作业区设置风险警示标识,利用电子屏、广播系统循环推送安全提示,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化意识渗透。行为引导上实施标杆管理,对遵章守纪团队授予安全勋章等荣誉,并组织经验分享会扩大示范效应。建立员工安全积分账户,鼓励上报隐患和提出改进建议,经评估采纳的方案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管理层应践行“ 走动式管理” ,定期参与班组安全讨论,形成上下互动的文化传播机制。长期需将安全价值观纳入新员工入职教育,通过师徒制传承优良实践,使安全规范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行为。
3.4 优化工作环境
人因失误防控需构建人机环和谐匹配的作业场景。空间规划应运用BIM 技术模拟施工动线,确保设备布局符合人体工学原则,预留紧急疏散通道并设置智能定位标识。物理环境控制需配备新风系统调节空气质量,安装声屏障降低噪音污染,对振动源设备采取隔震处理。针对极端天气实施分级响应,高温季调整作业时段并配备降温背心,雨季加强防雷接地检测与地面防滑处理。个人防护装备应升级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人员体征及环境数据,通过危险预警系统实现主动防护。定期开展工效学评估,根据反馈优化工具设计与工作站布置,从硬件层面减少人为操作负担。
结束语
核电施工现场人因失误的预防与行为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人员、管理、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完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塑造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优化工作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可以有效预防人因失误的发生,规范人员行为,保障核电施工现场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电工程的顺利进行,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新朝.浅谈治理核电工程现场弄虚作假现象的有效措施[J].建设监理,2019,(08):51-53.
[2]陈少林,张福全,朱士松.核电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应用研究与实现[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2016 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2016:155-159.
[3]陈超.核电建造施工人员培训管理模式探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4]张庆旭.核电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构建及信息化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5]郭可青,陈京,陈小宝.核电施工法规化管理初探[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2000,(03):65-68.